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朝鮮購買古籍

朝鮮購買古籍

1897年,朝鮮國王李希改稱皇帝,向中國投降了幾千年的“大韓王國”瞬間升級為“大韓帝國”。然而,半島的積貧積弱顯然與“帝國”不匹配,這種鬧劇般的稱帝行為背後處處閃耀著日本人的影子。確切地說,朝鮮半島千百年來充當了中原王朝的屏障和對沖,並沒有與中國平起平坐的欲望。相反,它更希望借助中國的力量保住自己的壹角。但是甲午戰爭改變了這壹切,清朝的慘敗迫使朝鮮委身於日本,從“王國”升級為“帝國”是中日實力變化的結果。

清末,東亞經歷了千年不遇的巨變。保守的滿族貴族希望“興辦洋務”來充實強兵,而日本人選擇了“明治維新”。由此,甲午戰爭明確落下帷幕,日本人取得了對亞洲大陸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自然,夾在中間的朝鮮半島在這場戰爭後不得不重新站起來。嚴格來說,日本人有“朝鮮情結”,神話中的“那仁日本屋”是幾千年前在半島南部建立的日本統治機構,但這樣的傳說卻被日本人認定為“歷史”。

圖——首爾景福宮和我們的故宮概念差不多。

1875,即甲午戰爭爆發前20年,日本曾試圖征服朝鮮。當時日艦雲陽號駛入江華島附近海域挑釁,結果遭到朝鮮守軍炮擊。雖然最終雙方以“和平方式”收場,但日本還是強制簽署了《日朝江華島條約》,其中最重要的是“日本承認並尊重朝鮮為獨立國家”。這樣的條款對朝鮮不是好事嗎?為什麽要被迫接受?原因是清朝的存在,清朝是朝鮮的宗主國。

《江華島條約》為了與清朝拉開距離,強行將朝鮮從附庸國變為獨立國家,事實上為日本後來入侵朝鮮提供了法律依據。甲午戰爭勝利後,清朝勢力完全撤出朝鮮半島。然而,在這個時候,日本並不是朝鮮的唯壹控制者,因為來勢洶洶的沙俄從北方延伸。既然吞並朝鮮的時機還不成熟,至少應該表現出今天和昨天的不同,扶植朝鮮國王當皇帝顯然是最好的選擇。於是在1897年,朝鮮國王李希舉行了復雜而莊嚴的登基儀式,為了與過去壹刀兩斷,將其國名由“朝鮮”改為“韓國”。

“朝鮮”這個名字是明朝皇帝朱元璋起的。1392年,推翻了王,同年向明朝派遣了特使。當時李成桂提供了兩個備選國名,壹個是“朝鮮”,壹個是“和合”,朱元璋最終將其定義為“朝鮮”,以示“光明朝日”之意。雖然當時李韓是感恩的,但到了這個時候,“韓國”已經成為壹個依附於中國的符號,所以不得不改。李希派人搜尋古籍後,從半島取“三個朝鮮”之意,將國家命名為“朝鮮”。

圖-首爾夜景

雖然已經建立了“帝國”的名號,但是因為俄國的存在而被日本認可。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日軍先是從陸地上攻克了旅順港的外防線,接著又消滅了俄國太平洋艦隊,接著在對馬來西亞的海戰中又從遠處擊潰了波羅的海艦隊。俄羅斯只能出局。這個時候日本在朝鮮半島已經沒有任何競爭對手了,“大韓帝國”的招牌自然被隨意摘下。

20世紀前十年,日本強迫大韓帝國簽訂《韓日合並條約》,朝鮮皇室的所有權利都交給日本天皇,於是“大韓帝國”不復存在。

朝鮮半島三面環海,北面與亞洲陸地相連。朝鮮半島上有兩個國家,朝鮮面積約122800平方公裏,仍延續明清時期的名稱。韓國面積約654.38+萬平方公裏,全稱大韓民國,對大韓帝國有著淡淡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