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來信》再現了翻譯家傅雷通過書信教育幫助兒子傅聰在生活、生活細節、藝術修養、演奏姿態等方面成長的感人過程。壹封《傅雷來信》,既是“藝術學徒的最佳讀物,也是壹篇飽含父愛的嘔心瀝血的教學文章”。
——著名學者樓世壹
熟悉世界文學的讀者大多知道羅曼·羅蘭、巴爾紮克、梅裏美以及他們作品中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而為讀者引路的正是已故著名翻譯家、文學評論家、音樂鑒賞家傅雷先生。傅雷是中國翻譯界的大師和傑出的文學藝術家。作為譯者,他翻譯的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影響了不止壹代人,他翻譯的巴爾紮克也被認為是“信達雅”的完美典範。作為文學批評家,他對張愛玲小說的精妙評論,為學術界樹立了讓文本批評變得簡單樸素的典範。作為壹名音樂鑒賞家,他寫了壹篇關於貝多芬、莫紮特和肖邦的優美鑒賞。同時,傅雷也是嚴辭之父,他培養了第壹位具有國際聲譽的鋼琴家傅聰。傅雷寫給兒子傅聰和傅敏的書信集更受歡迎。這本家書自出版以來,感動了數百萬國內讀者。
1981,三聯書店出版傅雷書信。20年來,這本書壹版再版,印數超過1萬冊。《傅雷家書》是壹本非常豐富的書,不同年齡段的讀者可以在這本書裏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以達到不同的閱讀目的。家長可以學習教育孩子的方法,藝術生尤其是鋼琴生可以學習提高技巧的方法,對解放初期到文革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從傅雷的描述中得到壹些了解。更重要的是,傅雷的壹封信,記錄了父母對子女的精神訓誡,壹位飽讀詩書、歷經滄桑的長者對才華橫溢、初入人世的年輕人的忠告,讓傅雷的優秀人格得以充分觀察,他真實純粹的人性之光足以讓他成為楷模。這不是壹封普通的家書,而是壹篇充滿父愛的教學文章,是增加個人修養的最佳讀物。
65438年至0954年,傅聰赴波蘭參加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並在波蘭學習。因此,傅雷對傅聰的培養只能通過通信來進行。從1954到6月1966,傅雷寫了200多封中文信,90多封英文和法文信,最後匯編成壹本書《傅雷家書》。由於給傅敏的信在“文化大革命”災難後幾乎消失了,所以給傅聰的信主要被收集在書中。
從這些“浩如煙海”的書信中,我們真的可以看到壹個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他不斷以壹個長輩的人生閱歷、藝術經驗、人生智慧作為子女的燈塔,處處閃耀著深刻的寓意。這些家書不是普通的家書,裏面有對過去教子過於嚴厲的懺悔,有對兒子進步的贊揚和鼓勵,有對音樂藝術的指導和探討,有對黨和國家建設和運動的看法和意見,有對兒子生活的關心。傅雷在信中對傅聰說:“家書有幾個作用:第壹,我真的把妳當成壹個討論藝術和音樂的對手。第二,我很想激發妳們壹些年輕人的感情,讓我父親得到壹些新鮮的滋養,同時我也可以間接的傳播給其他年輕人。第三,通過交流鍛煉妳的不僅僅是文章,尤其是妳的思想。第四,我要時時刻刻給妳提個醒,做壹面‘忠實的鏡子’,無論在生活中,在生活細節上,在藝術修養上,在演奏姿態上。”正是基於這種貫穿所有書信的良苦用心,即傅雷要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和藝術的尊嚴,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壹切,做壹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家書》雖然只是針對傅聰的個人修養,但卻閃爍著真理的光芒,具有普遍意義。平心而論,藝術修養深厚、人品出眾的傅雷先生,更期待兒子傅聰將來是個“成龍”,比常人更有優勢。傅雷老師家教成功的“秘訣”主要在於他教育孩子的壹貫理念——要想成為“成龍”,首先要成為“大人”。《傅雷書信集》這壹卷,幾乎就是這個“龍芯信條”的演繹和詮釋;它是傅聰“做人”意識和氣質的熏陶,是做人的啟示,甚至是舉手投足間的行為準則。
傅雷認為,在學會做學問之前,先要做壹個人,壹個完整的人,壹個純粹的人,然後才能談做壹個藝術家、音樂家、鋼琴家。藝術和人的修養是壹只鳥的翅膀,缺壹不可。藝術發展到壹定程度,需要人的綜合修養來提高和提升。這種素養包括藝術理論素養、知識素養和道德素養。傅雷說:“我始終認為,最重要的是做人,盡可能地發展壹個‘人’。成為××××家的人之前,首先要學會做人;否則xx家族再聰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貢獻。”為了讓兒子成為壹個高尚、健全、有藝術修養的“人”,傅雷經常教導兒子要知國家榮辱,以國家利益為重。他想讓兒子明白,個人榮辱小,國家榮辱大。他教導孩子要淡泊名利,不要愛慕虛榮,要追求莊重高貴的生活,要有壹顆純真無邪的心。壹顆赤子之心是用來待人的,就是真誠,不拐彎抹角;用來對待事業,就要求真誠對待事業。傅雷還指出,純潔的心靈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能激勵人變得堅強,它能使人不孤獨。永遠保持壹顆赤子之心,才能讓人永不落伍。
傅雷壹生博覽群書,在文學、繪畫、音樂等各個領域都有淵博的知識。對於傅聰和傅敏,傅雷在提高藝術水平的同時,強調包括文化知識在內的綜合教育無論如何不能放松。傅聰從小的語文課本都是傅雷自己編輯抄寫的。至於傅敏,他也強調平均發展,意在使傅聰兄弟在文化知識、道德觀念、情操陶冶、藝術修養等方面全面進步,相互促進。在傅雷的影響下,傅聰從小就熟悉了貝多芬等音樂大師,培養了對音樂的濃厚興趣,並在父親的嚴格指導下學習音樂、練習鋼琴,從而走上了成功之路。1954年,傅聰赴波蘭參加國際鋼琴比賽。歐洲評委在幕後聆聽了傅聰的西洋音樂,隱約感受到了唐詩的意境。意境是中國美學的特色,外國評委都為之著迷。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已經成為傅聰成功的秘訣。可以看出,傅雷把閱讀與生活、閱讀與藝術緊密聯系在壹起..他希望兒子能成為德才兼備、個性突出的藝術家。事實上,正如老人所料,傅聰從父親的書信和父親推薦分析的壹系列書籍中汲取了豐富的精神和藝術營養,從而對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藝術有了更真誠的熱愛
傅雷不僅在藝術和個人修養上給予兒子悉心的指導,還用真摯的父愛關註他的感情生活,與兒子探討如何看待愛情、婚姻和家庭,不厭其煩地教育兒子要註意哪些生活細節。傅雷要求兒子在處理愛情和事業的關系上,不要動搖事業。無論男女,只有專註於事業、學習、藝術,努力拋開小我,才能幸福。相反,壹個只知道愛,別的什麽都不知道的人是活不下去的。那種愛情不會長久。傅雷還教導兒子,戀人之間要仔細觀察很久,才能真正了解對方。只有真正的理解,愛情才有基礎。戀人之間要坦誠相待,自然壹點,不要掩飾自己的缺點。因為戀人最容易掩蓋自己的缺點,也最難看到對方的缺點。這些觀點對我們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
傅雷可謂是身教兼而有之的典範。無論如何做人,遵循藝術還是處理生活細節,傅雷的言傳身教都是與身教緊密結合的。傅雷先生在中國讀者中壹直享有很高的聲譽,他對藝術家和人生也有很多精辟的見解。讓人肅然起敬的是,這些想法都是他付諸實踐的。因此,傅雷先生可以被視為當代中國文人的典範。傅雷先生在給傅聰的信中,不厭其煩地教育傅聰在藝術修養、生活作風乃至演奏姿態、生活細節上都要規範嚴謹。傅雷先生的努力終於有了回報,他成功了。而他本人也以獨立高貴的形象離開了這個世界,受到正直的人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