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國古典家具產品史

中國古典家具產品史

中國的木雕藝術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東陽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了雕刻藝術的萌芽。

商周時期,隨著青銅、鐵器的出現,手工業迅速發展,“六工”細分,木工、木雕開始有了木雕工藝。

到了木雕始祖魯班的時候,已經有了圓雕、浮雕等技術。

東陽木雕始於何時難以考證,但從中國木雕的整個發展史和兄弟藝術門類的發掘研究來推斷,東陽上壹定在商周時期就出現了木雕藝術。

形成——唐宋時期,東陽木雕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和裝飾技法,呈現出東陽木雕的雛形。

據史料記載,唐朝太和年間,東陽的高樓蘇峰、丁峰兩府,非常豪華,有“高樓彩柱照目,下廊數裏半”的描述。規模宏大,裝飾精美。

到了宋代,東陽木雕更進了壹步,已經講究精細了。

1963年出土的北宋南寺塔(建於公元961年)是現存最早的東陽木雕作品。

這種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深浮雕作品,說明東陽木雕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發展——明代在明代,應用於建築和家具裝飾的東陽木雕發展迅速,具有完整而獨特的藝術風格體系。

這不僅表現在工藝品和許多家具上,也表現在古建築的裝飾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程度。

東陽有大量的明代古建築和家具,佛教用品,如“蘇勇堂”(建於1456),就是這壹時期的典型代表。

從留存下來的作品可以看出,明代東陽木雕以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刻為主,人物粗獷豪放,構圖簡潔明快,形神兼備。

全盛時期——清代,東陽木雕進入全盛時期。

歷史:嘉慶、道光年間,數百名東陽木雕教主被招至京城從事宮廷雕刻,直至清末。

宮殿亭臺樓閣,家具陳設欣賞木雕,多為東陽藝人所作。

從此,東陽木雕享譽全國。

此時的東陽木雕在技法上追求精雕細刻,在裝飾性、實用性、觀賞性上更加完美。它註重對生活和自然的觀察,追求寫實、精致、細膩、優美、高雅的藝術氣質。

東陽有200多座清代古建築。從現存的作品可以看出,東陽木雕藝術有了全面的突破和提高,其特點是題材內容豐富,構思設計巧妙,裝飾圖案巧妙,雕刻技法精湛,實用結合恰到好處。

有錢人和豪門的“千工床”和“十裏紅嫁妝”的雕刻很受歡迎。

轉型——期間木雕藝人遷移到城市,經營方式從挨家挨戶轉變為作坊生產。

杭州仁義廠,成立於1914,成為東陽第壹家專業木雕廠。

1915巴拿馬世博會上,仁義廠東陽木雕框架、書箱榮獲大獎章,室內木雕工藝品榮獲金獎。

1922,仁義廠舉辦木雕技能大賽。

專家評論,杜被公認為雕帝,黃子晉為雕丞相,劉鳴火為雕狀元,婁水明為雕狀元。

其他工廠包括上海王生記木雕店和上海元力木器廠。

隨後,東陽木雕廠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成立。

產品通過杭州、上海、香港等三個重要基地,逐步走上世界。

從清末到時期,國家局勢衰落,連年戰亂,東陽木雕普遍陷入低谷。

但這壹時期東陽木雕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木雕手工藝品從產品走向商品,生產方式從門到門走向工廠化生產,是古代東陽木雕向現代化的過渡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