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讀書筆記怎麽寫?

讀書筆記怎麽寫?

?邊讀書邊記筆記是國內外很多學者的閱讀習慣,是壹種有效的傳統閱讀體驗。跟我學壹下讀書筆記的格式吧。歡迎閱讀參考!

讀書筆記的格式

讀書筆記有很多種。壹般來說,它們可以分為四類:壹是抽象的,二是提綱,三是評論,四是經驗。四大類又分幾個類型,每個類型的寫法都不壹樣。

(1)摘錄類型

摘要是閱讀活動中收集數據最常用的記錄形式。主要是為了以後的科研活動。要求準確摘錄原句段落,同時也註明出處,便於參考和核實。提取的筆記可以分為:

1 .索引

索引註釋只記錄文章的標題和出處。例如書名、作者和出版日期。如果是壹本書,要記錄書冊、章節、出版社名稱、出版日期、版本;如果是期刊,記住期號,報紙要記住年、月、日、版面,方便查找。例如:

錢滄水、郝淑明編。教師職業技能百科全書。文科卷。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L版,1992年9月。

孫小源:(易混淆數學概念解析),

提取原文

摘抄原文,就是從書刊中抄下與自己學習研究有關的精彩句子和段落,作為原始資料,以備日後參考。提取原文,要根據原文內容標註壹個分類主題,便於資料的分類和日後使用,並在引用後註明出處。

3.意見摘要

觀點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總結或寫出原文的主要觀點和結論,報刊上的“論點摘抄”就是這樣。還應註明作者、出版、發行等。

(2)大綱風格

提綱筆記用於以提綱的形式記錄壹本書或壹篇文章的論點或主要論據,或根據原文的章節、段落簡要地寫出主要內容。提綱筆記可分為提綱和摘要:

1.概述

提綱筆記要忠實於原書或正文的框架風格或段落層次,勾勒原書或全文。可以用原句寫,也可以結合自己的語言寫。

2.摘要

摘要不同於提綱。提綱就是把要點壹段壹段寫出來;摘要是撰寫綜合性全文的要點。

(3)評論風格

點評筆記不僅僅是摘抄,更是自己對閱讀材料內容和材料的主要看法。也可以表達紙條作者的感受。有以下幾種重要註釋:

1.書頭註釋

在書的開頭做註釋是做筆記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書的時候,用筆在單詞旁邊的空白處劃壹個符號,或者在空白處加上批註。如果毛澤東在讀書的時候寫了壹本書,他就用朱墨的兩種彩色筆在書上畫了很多圈。遇到他認為觀點正確、文字優美的地方,就批“這個理論挺細的”“這個說法很接近。”

我的意思是“如果妳覺得不對,就畫個“×”,或者用“不合理”“荒謬”之類的詞來標註。

這種記筆記的方法只能用在自己的書上,要註意。

2.評論

評點筆記是讀完書後對得失的評論,或者對難點的註解。比如顧維楨(捕風提影,思>;中的壹段:

哥德爾不完全定理。這是數學史上的壹個裏程碑。原來嚴謹的數學堡壘有壹個很大的漏洞,這個漏洞是無法填補的。原來嚴謹的數學框架,以幾個公理為基礎,以顯性演繹為方法,導致七層寶塔的輝煌成就,真的很美。而且,巧妙的數學結構不僅嚴謹,而且通用:看似不同的東西,通過抽象。

表達往往可以歸結為同壹個數學描述,似乎無處不在;我墮落了。然而哥德爾證明了,任何壹個具有高度流行性的形式邏輯系統都必然包含壹些命題,不可能以這個系統的邏輯來區分對錯。這個問題大部分在於“只在此山中”。

經驗

體驗式筆記是壹種寫自己讀書後的知識、感受、經歷、感悟、收獲的筆記。它有以下幾種:

1.筆記

筆記又稱筆記,是在閱讀時結合筆記的要點和經驗而寫的。這些音符的形式靈活多變,可長可短。

2.看完。

讀完了,也叫閱讀體驗。讀者寫下自己閱讀後的經歷、感受和收獲。看完之後“感覺”感很重。可以是從書中學到的真知或精妙的思想,可以是書中內容激發的思考和聯想。可以是讀書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讀書引發的對社會某些現象的感悟和評論。

讀後感好已經成為報刊上常見的文章風格。寫完後,要註意以下幾點:

首先,應該是閱讀(包括報刊)引起的“感受”。沒有了書,就變成了另壹種風格。所以,讀後感通常在開頭就表明了這種感覺來自什麽書報,同時也表明了材料的來源。其次,最好是看完之後帶著感覺談壹個問題;如果內容和感受很多,可以寫幾個,不要混在壹起。看完之後的感覺壹定是清晰專註的。再復雜的感情,再豐富的聯想,都是圍繞閱讀材料來觸發的,以防復雜化。

最後,壹個故事,壹句話,壹個數據,壹次討論等等。,不論材料的大小,都能引起閱讀感。但千萬不要肢解原文,歪曲原意,不要把自己的感受或添加的材料和作者的原文混在壹起。準確概括原文,忠實引用原文。

延伸閱讀

1.讀書筆記的作用

做讀書筆記有以下好處:

1.記憶可以加深印象,經常做閱讀筆增強記憶。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經常記筆記意味著結合閱讀、思考和寫作。自然地使用妳的大腦和雙手,比沒有寫作的閱讀更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做總結,不僅僅是閱讀、選擇、抄寫;寫讀書心得,就是把讀書的收獲和經驗進行加工整理,加強記憶的牢固性。通過做讀書筆記,還可以對零散的材料進行分類,讓自己有條不紊地記憶,提高對知識的記憶能力。

2.做讀書筆記可以加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做讀書筆記並不是簡單的“挑、抄、編、錄”這樣的純技術活。首先,有壹個選擇和篩選的問題。這個“選”和“選”是要思考和判斷的,而且必須建立在仔細閱讀後對書的內容有壹個清晰的認識的基礎上。而且做筆記可以促進對書的內容有更深的理解。

3.做讀書筆記有助於吸收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壹位英國作家出版了壹本聳人聽聞的小冊子,披露了希特勒部隊的所有名字,包括168名軍官。希特勒大怒,命令他的特務頭子親自審理這個案件。這位作家被騙到了柏林,當納粹問他是如何得到這些信息的時候,他驚訝地發現“所有的報紙都來自德國……”。在長期的新聞報道中,德國報紙不斷地零零星星地透露出壹些關於軍隊的信息。作家用壹個小本子,今天寫壹篇,明天挑壹篇,最後把整個結構搞出來。可以看出,記筆記有助於我們獲取信息,並使其更好地用於我們的學習和工作。

4.閱讀筆記是積累信息的有效方法。

積累數據是學習、工作和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壹項基本技能。人的腦子裏要記住的東西太多了,即使是記憶力很強的人,忘記的時候也會有壹定的限度。因此,學者們幾乎總是用筆記來積累信息,幫助記憶。筆記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做讀書筆記就像建立壹個信息的“儲存庫”。壹旦妳需要相關信息,妳可以很容易地在“知識庫”中找到它。當然,記筆記、做卡片也要強調,不能盲目記住看到的東西。作為壹個中學生,在積累素材的時候主要有兩點考慮。壹種是根據自己的學習任務做筆記,促進自己的學習;第二種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學習某方面的專長來收集信息,積累知識。壹方面有利於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專業知識,同時也為以後在這個領域的進壹步學習或研究打下基礎。

5.做讀書筆記可以激發創造性閱讀。

邊做筆記,邊讀書邊思考,會鍛煉思維的邏輯性和組織性,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使思維更加活躍,在讀書過程中引發靈感,迸發思想火花,產生壹些新思想、新觀點、新發明。讀書筆記已經成為壹種創造性的動力。

2.做讀書筆記的方法

1.符號註釋

就是用不同形狀或顏色的線條和圖形來標記書刊。有時妳可以用符號寫幾個簡短的詞,使符號的意思更加具體和清楚。

這種紙條通常是第壹次使用,以引起註意。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覺得有些問題需要進壹步思考或者努力記憶,所以我會做好標記,準備回去仔細研究。

必須強調的是,書刊只有屬於自己,才能打上各種標記。如果書刊是圖書館或朋友的收藏,就不要用這種形式。人們在借來的書上亂塗亂畫是很常見的。這種舉動可能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學識,但在別人看來,這些圈子描繪的是壹個醜陋的靈魂。壹個有自尊心的人不應該做這種蠢事。

符號註釋中的符號代表什麽由妳決定。但需要註意的是,符號要在使用前設計好,線條和圖形的含義要固定,並且要從頭到尾讀的壹致,不能天天換,否則會把自己搞糊塗。不要用太多的符號,這樣才能保證妳壹打開圈出的書就能看懂。還需要註意的是,不要有太多的圈和劃,各種標記貫穿始終,但不會起到突出的作用。

註釋筆記

書眉上寫有批註註釋,如冒號、錯誤、提示、想法、評論等。,或者在原文後面,行間加線,正文兩邊加邊註,漂亮的地方加邊點,最準確的地方加邊圈。這種筆記的好處是可以自由讀寫,經常會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寫得好的批註筆記,小而有見地,壹個破字就能啟發頓悟,也就是所謂的“理性思考並不復雜。”這種註釋是哲學思辨和文學提煉的統壹,不僅對筆會記者本人,而且對其他讀者都有紀念價值。

註釋應該既有意義又簡潔。批語要分析,無論褒貶,都要有所依據。但批語不宜過長。說重點不好。

和符號筆記壹樣,這種形式只在書刊屬於自己的時候才適用。

3.摘錄筆記

就是從原文中提煉出重要的句子、數據、公式、定理、精彩的段落、精辟的論述、優美的句子、警句或者重要的史實、材料,甚至把原文完整地復制下來,以備日後參考。文字、個別論點、個別事物的摘錄,應以卡片或活頁紙的形式,便於分類、保存和查閱;長篇文章的詳細抄寫要以筆記本的形式,可以根據需要準備幾個筆記本按不同類別抄寫。把這些文字(或圖片)剪下來貼在筆記本或不用的雜誌上更方便。如果書刊不是自己的,可以先復制再剪切粘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