鱘魚在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中曾經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詩經》中有很多關於鱘魚的記載,是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期(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的詩集。即使在古代,巨鱘也不容易見到。再加上古詩詞的神話,給鱘魚蒙上了壹層神秘的面紗。
白鱘作為祭品的形象也頻繁出現在文物中,如金沙遺址發現的帶有白鱘圖案的金腰帶,將兩條大魚的長吻描繪為白鱘的典型特征,表明了白鱘在3000年前古蜀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中華鱘簡介
白鱘是白鱘屬的壹種魚。體長2 ~ 3米,體重200 ~ 300公斤,最大體長可達7.5米。白鱘是壹種生活在長江中的大型食肉魚類,是中國特有的魚類。在中國古代,白鱘被稱為金槍魚,它會在春天遊回河裏產卵。
主要產於我國長江宜賓至長江口的主要支流,錢塘江及黃河下遊也有分布。中國珍稀動物,屬於國家壹級野生動物保護,被譽為“水中大熊貓”。2020年6月2日65438+消息,長江白鱘未能進入2020年,於2019年2月23日被宣布滅絕。2022年7月21日晚,IUCN發布全球物種紅色名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