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有沒有關於古代女子化妝的書籍?

有沒有關於古代女子化妝的書籍?

濃妝淡妝,是女人自古以來不曾改變的愛好之壹。

從出土的戰國楚俑可以看出,當時使用的是粉、畫眉、胭脂。“脂粉”壹詞最早出現在《韓非子·仙學》中,可見2200多年前就有“系列”化妝品了。古代農業社會向來自給自足,連化妝品也不例外。它們大多由天然植物、動物脂肪和香料經過熬制、發酵、過濾等步驟制成。相比較而言,古代女性沒有今天的女性幸運。他們沒有現成的、令人眼花繚亂的化妝品可供選擇,但這並沒有削弱他們打扮的意願。

那麽,我們就來看看古代女性的梳妝臺前壹般會放些什麽寶貝,簡單介紹壹下最常用的三大法寶:

1,化妝粉

古人揉的粉料多選自“米粉”。除了米粉,還有鉛粉。壹般是把白鉛變成糊狀的面部脂肪,吸幹,磨成粉或做成固體狀,用的時候可以塗成大白臉。雖然有毒,但似乎女性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以白遮醜”,不惜每天服用少量砒霜,達到由內而外的美白效果。

往臉上抹粉,古代叫伏粉。在中國古代,女性長期使用粉末,這壹直是最常見的化妝方式。據唐人記載,唐黃明每年賞賜給楊貴妃姐妹的粉費高達百萬兩!清初戲劇家李漁對賦分的方法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當時的女性施粉“有從屬於潮流的傾向,美女們用它來提升自己的美貌”,“白人可以讓它變白”,“黑上加白就是讓它變黑”,這就很清楚地揭示了化妝與審美的關系。更值得玩味的是,古人還將伏粉等化妝方法與道德修養聯系起來,指出美麗要與修養相結合。如東漢蔡邕認為:“拍照抹面,意在思心之清凈,敷粉,意在思心之和,加粉,意在思心之清新,澤發,意在思心之暢順,用梳,意在思心之理,發髻,意在思心之義,取鬢角。這個觀點不僅有見地,而且深刻。

2.戴芬

戰國時期沒有指定眉毛的材料,婦女燒柳枝畫在眉毛上。然後是“戴”,壹種深藍色的礦物。在作畫之前,戴必須把硯臺和磨成粉末,然後與水混合。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化妝方法,產生於戰國時期。屈原在《楚辭》中寫道:“白而白,黑而白,只給方澤。”“黑”就是用黑畫眉。到了漢代,畫眉越來越普遍,越畫越好看。《西京雜記》寫道:“司馬相如之妻文君,眉如遠山,年輕時畫過遠眉。”這意味著把妳的眉毛畫得又長又彎又綠,像遠山壹樣美麗。後來發展到用翡翠畫眉,在宮廷中也很流行。宋代顏道濟在《六爻令》中描述:“晚來翠眉宮,巧學遠山。”《米莊臺記》說,“魏武帝命朝廷畫青眉,連眉,畫得很長,稱為仙妝。”取而代之的是,使用黑眉毛成為了崔眉毛流行中的新生事物。《中國古今筆記》中說楊貴妃“濃妝艷抹黑眉”。當時人們把這看作是壹種新的化妝方式,稱之為“新化妝”。難怪許寧在詩中寫道:“新妝壹拋,六宮爭畫眉黑。”

盛唐時,流行畫眉寬而短,形似桂葉或蛾翅。在元稹的詩《不畫長眉短眉》裏,而李賀的詩裏也說“新桂似飛蛾眉”。為了使寬闊的眉毛不顯得暗淡無光,女性在畫眉毛時還會將眉毛邊緣的顏色均勻地暈染,這種現象稱為“暈染眉”。還有壹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叫做“細眉”。因此,白居易在《商鞅白發人》中有“青黛細眉”壹句,在《長恨歌》中也有“花瓣似她的臉,柳葉似她的眉”的描寫。到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豐富多彩,有鴛鴦眉、小山眉、五鳳眉、三鳳眉、串珠眉、月眉、開叉眉、含煙眉、吹煙眉、倒眉等十種。光是眉毛上的畫就有這麽多,可見古人對美的熱愛之強烈。

3.胭脂

這個東西從商代就有了。這是壹支古老的口紅。原料是壹種叫“紅藍”的花,摻上化妝粉也可以當腮紅用。後來,人們在這種紅色色素中加入了牛骨髓、豬胰腺等東西,使之成為壹種稠密的油脂。從此,胭脂的油脂有了真正的意義。

口紅在古代被稱為口脂和唇脂。口腔脂肪的紅色,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腔嘴唇的鮮艷顏色,給人以健康、年輕、有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這種恩愛的程度,從《唐書·關白誌》中可見壹斑,其中記載:“十二日獻口脂、面脂、頭膏、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以碧齒管充之。”這裏寫的是口腔脂肪裝在雕刻的象牙管裏,可見口腔脂肪在很多化妝品裏是多麽珍貴!

補嘴胖的方法有很多。中國習慣以小嘴為美,即“櫻桃小嘴”。如唐代詩人岑參在《醉鬥仁美詩》中說:“唇邊壹點桃花。”

唐朝元和以後,由於吐蕃服飾和化妝的影響,出現了“哭妝”和“淚妝”,顧名思義,把化妝變成了哭,當時被稱為“當代妝”。詩人白居易曾在《當代妝》壹詩中詳細描述:“當代妝,來自都市四面八方,遠近流行,頰無墨,頰無粉。嘴唇上的黑糊如泥,眉毛畫成低八字。黑白妝都脫離了原來的狀態,看起來像傷心的哭泣。”這種妝容不僅不好看,而且給人壹種奇怪的感覺,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唐宋時期也流行用檀香色沾唇,檀香色為淺絳色。北宋詩人秦觀在《南歌子》中唱道:“搓妳青衫杏裙,獨倚玉籬,無言觸唇。”這種顏色的口腔脂肪直到現代還很流行。當然,無論是朱砂還是檀香,都要根據個人的不同特點和條件,適當選擇和使用,切不可以奇裝異服為美。

除了以上三種常用的手法,還有很多配飾和妝容的特效,比如:

舊時婦女戴在頭上的裝飾品

這種化妝方法,又叫花、臉花、貼花,是附在眉間、臉上的小裝飾。

關於花苞的由來,據宋高澄《雜五行書》引自《物後稷》記載,南朝“壽陽公主,女人,日臥殿檐下有章,梅花落於額,不能除。洗了三天就倒了,丫鬟們千奇百怪,爭結果。”不知什麽原因被稱為“梅花妝”或“壽陽妝”。

到了宋代,梅花妝依然流行。王藻在《醉花頌》中唱道:“舟簾有隙,美人半露梅妝,綠雲低如花。”

也是在唐代,貼花開始流行。花苞是什麽做的?古代制作花苞的材料非常豐富,有金箔、紙、魚鱗、茶花餅等。最有意思的是,連蜻蜓翅膀都可以用來做花苞!如宋代寫的《夢路易》說:“晚唐時,內廷或網得蜻蜓,愛其嬌嫩翠綠,故以金筆繪其翅,作小花。”可見,在古代,女性的化妝方法不僅豐富,而且獨特,不拘壹格。花蕾的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等。眾所周知的《木蘭詞》中有壹句“上鏡放黃”。除了梅花造型,還有各種小鳥、小魚、小鴨子,非常漂亮新穎。

正面黃色

額黃,也叫鴉黃,是畫在額頭之間的黃色。這種妝現在已經不用了。它起源於南北朝,盛行於唐代。據《中國婦女裝飾》記載,這種裝飾與佛教的流行有壹定的關系。南北朝時期,佛教在中國進入全盛時期,壹些女性受到金漆佛像的啟發,將額頭塗成黃色,逐漸蔚然成風。南朝簡文帝《美人》曰:“約黃能效月,削金造星巧。”這裏提到的關於黃是指額頭發黃的化妝方法。唐代額頭黃盛行時,文在詩中吟誦了“無限落霞山有額頭黃”的句子,李商隱也寫道:“壽陽公主出嫁時化了妝,八字宮中眉捧額頭黃。”唐朝的牛僧孺也專門描寫了芷瓊女神把額頭弄黃的故事。宋代還流行額黃的時候,詩人彭就唱到:“有壹個女子叫作精母,珍珠落在鬢角上,塗成了黃色。”這些都反映了古代女性喜歡額頭發黃的場景。

在古代,裝有化妝品的物件還有壹個好聽的名字——“嫁妝”。中國的嫁妝文化源遠流長。“停水鑒容,流水沐浴”,把貝殼獸的牙飾戴到脖子上,“晨曦照鏡子,拂曉化唇妝”,這是古人所熟知的。唐·朱慶在詩的其余部分說:“妝後低聲問君,畫眉未深。”每個人都有愛美之心,任何時候都壹樣。

在強調女人“出不得門,入不得二門”的古代社會,“女人悅己”無疑是女人最大的樂趣和牽掛。雖然每個朝代的社會背景、政治經濟制度、道德觀念、風俗民情都不壹樣,但對美的定義都不壹樣。戒指是胖是瘦,是美是美,因人而異,因時因地而異。尤其是在古代,女性社會地位低下,經濟上強烈依附於男性。她們處於被男人選擇,有多個妻妾,壹生都在互相爭寵的可憐境地。在這種情況下,女性想要擁有更多的優勢,外貌的美麗自然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

自然美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所以大部分女性只能通過人工化妝來增添自己的風格,贏得異性的好感,也在化妝的過程中獲得壹定的心理滿足。

在古代,女性非常重視皮膚的美麗,而吹來吹去碎成碎片的皮膚,是美麗的壹個基本條件,也是衡量女性美麗的壹個重要標準。從文人用來形容美女的形容詞也能看出壹二,比如“手軟,膚如凝脂”,“膚如冰雪”,“冰肌玉骨”。

除了皮膚的美,古人還非常註重頭發的美,每天梳理,呵護,多蓄發不剪。早期是隨意掛在肩上,後來出於實用需要用繩子綁起來,後來逐漸發展出多種發髻樣式,五花八門。甚至在周朝,假發被用來增加頭部的風格和美感。

學者推測,古人註重皮膚和毛發的最基本原因應該與倫理道德有關。“身體是皮外傷,父母不敢損傷。孝順始。”不過除了倫理觀念,我覺得審美意識和健康需求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所以中國古代女性有各種適合不同需求的護膚品。護膚品的作用基本上是保護和預防。聰明的古人給它們加了壹些方子,增加了治療功效。至於使用方式,無非就是外用和內服。保養的方式也可以稱得上多種多樣。至於皇室大院裏的女人是如何永葆青春的,還挺神秘的。民間街坊爭相看是否有秘方流傳,追逐潮流前沿的女性對時尚的模仿和感染速度驚人,自古如此。

在化妝配飾方面,古代女性超越了今天的女性。不僅僅是形式是豐富多彩的。她們在臉上塗脂抹粉,在臉頰上塗胭脂,修剪眉毛,修飾嘴唇,甚至在額頭上插上五色花,增添美麗的效果。更含情脈脈的是她們淡定從容的對待自己的妝容,坐在銅鏡前,顯得特別悠閑美好,而不是那種女人總是匆匆忙忙化妝,在車上,在路上的感覺。

現在用的化妝品大多是化學制劑,沒有治療作用。許多化妝品還會刺激皮膚和粘膜,引起過敏,甚至壹些著名的產品也含有致癌的危險成分。現在的化妝品對女性往往弊大於利。其實早在唐代,中國就有了藥物、化妝品和中藥美容劑。當時的繁華空前,女性更加無憂無慮,異地註重儀容。貴族階層盛行使用藥物和化妝品,如面部脂肪、護手霜和口服脂肪。隨著朝代的逐漸更叠,精致的妝容不僅提升了女性的地位,男性也愛上了化妝,體現出貴族氣質,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紅樓夢》中榮寧二房的兒子、夫人甚至丫鬟都有上香的習慣。

對於壹個人來說,美可能是當年的鄰家小妹,也可能是壹瞬間路過的陌生女孩。

壹段歷史,美女可能是瘦燕胖環,王強習字,金谷園裏的綠珍珠,錢塘江邊的蕭肅。

對於女人來說,美麗更多的是壹種心境,幾經風雨的平靜生活,歲月流逝,內心依舊平靜。

昔日的美女已經不在了,我們無法想象她們當年的魅力。即使是最真實的描述也還是不盡如人意。還不如用美女用的胭脂鉛粉,穿的裙帶衣服,戴的發簪發夾好看。

眼前依然有美女,從她們的精神宣言中,我們或許能明白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