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為什麽中國古代文化重農抑商,而國外沒有?

為什麽中國古代文化重農抑商,而國外沒有?

首先,中國古代文化並不都是商鞅學派所提倡的重農抑商,但確實適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所以歷代統治者都采取這種政策來治理國家。此外,並非所有西方古代文化都是以商業為導向的。俄羅斯、法國等相對遼闊的歐洲國家似乎並沒有像中國古代那樣采取全面壓制農業的政策。我認為中國之所以重視農業,西方之所以重視商業,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原因。歐洲國家土地不夠,國家多,海岸線長且破碎,氣候不適合大規模農業種植。要最大限度的利用被占用的資源,只能用物物交換,然後才會逐漸發展成商業。後來商業對稅收的貢獻大於農業,所以只強調商業。中國地大物博,疆域遼闊,氣候宜人,民以食為天,無需物物交換。而且不像歐洲,華夏文明的發源地在內陸深處,在古代科技水平下很難實現商業中重要商品的陸上長途運輸,自然商業的發展只能緩慢進行。其實按照時間線來看,商業在遊牧時期就已經出現了,而農業要在遊牧時期之後才出現。從這個角度來說,就是因為中國的古代文明比西方先進,才會強調農業而不是商業。國外也不是沒有。直到16-17世紀封建自然經濟解體,海外殖民地的大量掠奪才促進了重商主義。雖然之前沒說重農抑商,但效果差不多。封建城邦間的稅收有效地抑制了商業活動。中國古代沒有殖民地可以掠奪,很難通過貿易活動積累財富。對於中央政府來說,經濟發達地區有造反的資本。此外,當生產力相對較低時,中央政府需要穩定的農業收成來維持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