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歐陽詢毛筆楷書《九成宮》原帖的書寫特點是什麽?

歐陽詢毛筆楷書《九成宮》原帖的書寫特點是什麽?

從《九成宮醴泉銘》看歐陽詢書法的藝術特色

歐陽詢書法的藝術特色受到了許多書評家的評論。本文擬以歐陽詢楷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九成宮醴泉銘》為背景,分析歐陽詢楷書的藝術特色。

九成宮碑楷書是歐陽詢書法各個發展階段中非常成熟的作品。日本書法家福建崇敬認為“這塊碑上的書法水平,應該是歐陽詢書法的理想境界”。從九成宮了解歐陽詢楷書的藝術特色,應該是最理想的方式。要了解九成宮書法的藝術特色,可以分析九成宮所處的歷史時代和書寫特點。

1、 ?承前啟後的風格構成

九成宮碑可以說是初唐楷書作品中劃時代的傑作。在風格構成上,既有篆、官的筆法,又有晉魏遺風。它的出現對後世楷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從九成宮的書法可以看出,很多字直接取自篆隸的筆法。在筆法和氣息方面,它深受王羲之和王獻之書法的影響。

碑刻中“雅”的寫法很多,直接繼承了隸書中的“葉”、“關”、“九”等字,如“海”,明顯具有“海”的寫法特點,但中間壹筆寫成豎鉤。再比如“像”右半部的寫法,直接照搬了隸書的結構。此外,我們可以看到它直接繼承了六朝和魏晉南北朝的筆法結構,如張夢龍、龍門像、張默女墓誌等。碑中的壹些文字,如“豐”、“元”、“賦”、“武”等,明顯有上述碑文的影子。

2、 ?帶方帶圈的特種筆

在書法創作中,所謂“方筆”、“圓筆”,是指每壹筆的開頭、結尾、轉折處造型的處理形式。擊球的形狀是方形的,在轉彎處的飛梭角被清楚地稱為“方筆”。渭北最典型的古跡是龍門雕像。圓、粗、細的筆畫稱為“圓筆”。魏碑中,以碑和崔碑為典型,尤其是唐代顏真卿的顏家廟碑和碑為典型。

九成宮的筆法在方與方之間,有時用方筆,有時用圓筆,有時用方中圓,有時用方。用方筆時,筆力剛勁,清脆工整,用圓筆時,寫得端莊華美,醇厚恰到好處。如“武”、“青”、“旦”等字以為主,而“應”、“遲”、“劉”等字以圓筆為主,更多的字則是既又,或者是方裏圓,方裏圓,如“筆”字。筆的上半部分圓潤含蓄,下半部分方正果斷。“註”字的左邊是方筆,“註”字的右邊用的是圓筆,和諧而精致。方筆與圓筆相得益彰,是歐陽詢《九成宮》書法用筆的壹大特色。

3、 ?結構搭配公平危險。

九成宮是為了榮譽而寫的碑。作為皇室書寫的碑文,可想而知,構圖工整,結構平實是其最基本的要求。翻開九成宮的拓片,第壹印象是那麽的公正醇厚。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僅僅做到工整流暢是遠遠不夠的。要使寫出來的字給人以清新的美感和豐富的內涵,就要在結構布局上下功夫,對文字的每壹筆、每壹個部件進行新的解剖和組合。歐陽詢和每個人壹樣,能夠在整潔和穩定中不斷探索理想的境界。

從九成宮可以看出,歐陽詢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大膽而成功的嘗試。在工整挺拔的同時,他不滿足於橫平豎直,而是力求從險中求活,從中求危。動與靜的矛盾有機地統壹和結合,產生了更高層次的正義效果,這正是體現歐陽詢楷書獨特而崇高的藝術境界。

在《九成宮》中,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字在結構上故意誇大壹筆來控制字的大小,如“武”“大”字中“壹”“壹”的筆畫,同時壓縮結構的其余部分,形成強烈的空間對比。有些字刻意壓縮甚至略微向左傾斜,而主筆誇張向右拖,重心向左傾斜,主筆向右拉伸呼應救援,從而營造出平衡的局面。

打破壹般註重權的做法,平衡視覺習慣,結構穩定,形式清新,如“過去”、“長壽”、“豐”、“華”等詞。這種結的處理方式在打開運行腳本的歷史上比較少見。壹般來說,視覺習慣只有在右側的感覺比左側重的時候才能平衡。所以無論是篆書、隸書、楷書、行草,都壹直采用將字的右邊部分略高或略重,以保持字的視覺平衡。歐陽詢的處理手法確實是壹種創造和打破風險的藝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