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記載桑黃能“益五臟,通胃腸氣,排毒氣”;現代研究證實,桑黃多糖可以緩解疼痛、食欲不振、體重減輕、疲勞等癌癥特有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在國外,桑黃主要分布在韓國、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菲律賓、澳大利亞、北美和中南美洲。在我國,桑黃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東部烏蘇裏江和興凱湖之間的子午嶺自然保護區和西北的陜甘交界處。
擴展數據
桑黃常寄生在桑樹的枯木上,子實體為多年生木質。桑黃的傘為圓錐形或傘包形,有馬蹄形的。因為桑黃的生長周期相當長,需要3~4年才能長到適合入藥的大小。加上近年來的掠奪性開發,天然桑黃瀕臨滅絕。
然而,人工栽培桑黃的生物技術直到近幾年才取得突破。此外,從桑黃的名稱和定義的復雜性可以看出,獲得真正的桑黃是相當困難的。
從外觀上看,桑黃、鮑氏桑黃、費氏桑黃這三種真菌沒有太大區別。只有通過遺傳學的嚴謹分析,才能確定辛辛苦苦采集的子實體是否是真正的具有抗腫瘤作用的桑黃。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桑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