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出現過堯和禹嗎?
甲骨文中是否有夏字,夏祖先的姓名,學術界壹直有爭議。在甲骨文中,明確的是商人自己的祖先,只有對王海以下的祖先所做的祭祀。《尹本紀》中的“齊昭明-相土-張若昀-曹圉明”未得到證實。如果只看甲骨文而忽略其他的東西,那之前的先民對商人們自己可能已經非常模糊了(相當於他們的史前)。這個模糊階段能回憶起來的最早的祖先(神)是“高祖桓”,王國維考證是(帝君),還有人把這個字和夏聯系在壹起。更間接的證據大概是甲骨文中常見的“戚”,傳世文獻說“戚”是夏的後裔。禹的記載可以很古老,但即使在隋公國和《詩經》時代,禹的形象看起來也更像是創造世界的神,而不是統治水的王。/P-1146349882708 . html我認為,即使甲骨文記載了壹個看起來更老的人,那也只是商代晚期人們眼中的歷史,說明不了什麽;如果晚商歷史記憶中的人名與東周人所寫的歷史有重合,最多能說明商周的歷史傳承,但恐怕不能認為東周人所寫的歷史都是真實的。所以不用太擔心。除此之外,很難想象提到的應該是歷代(或敵對國家)君主的名字,而不是他們的祖先(如昭明、相土、常若、曹圉等。).與其指望甲骨文,不如指望發現商代竹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