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請問中國天文成就的發展歷程?

請問中國天文成就的發展歷程?

春秋時期,人們已經能夠根據月亮的位置推算出每個月太陽的位置,並在此基礎上建立了28宿的制度。根據《春秋》壹書中的記載,當時壹年分為四季:春、夏、秋、冬。同書還記載“魯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星宿學北鬥”。這是世界上和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記錄。

戰國時期,甘德等人編撰的《石幹星經》是中國最早的天文著作,也是最早的星表。

西漢武帝時期,司馬還參與了太初歷法的修訂,歷法中包含節氣、閏法、新月、月食周期等內容,顯示了較高的水平。這壹時期還產生了渾天儀、大象等重要的觀測儀器。在天文理論上,首先提出了“渾天”說,即“渾天如雞,天體圓如彈丸,地黃如雞,獨居”,即把宇宙比作壹個雞蛋,地球像壹個蛋黃壹樣漂浮在宇宙中,然後又有人提出了“說”,認為“天”沒有固定的天穹。而是無邊無際,這實際上意味著宇宙是無限的。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天文學依然發達。劉大明六年(公元462年),祖沖之完成了《大明歷》,這是壹部高度精確的歷法。比如每個交點月的天數(月亮在天球上連續兩次越過黃道所需的時間)是27.21.223,與現代觀測的27.21.222只相差千分之壹天。

隋唐時期修訂歷法,重新確定星辰位置。壹條線,南宮朔等人做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線長度測量。根據天文觀測結果,人們繪制了壹系列星圖。在敦煌發現了壹幅李習安時期(705-710)唐中宗繪制的星圖,有13 50多顆星,反映了中國在觀星方面的高超水平。要知道,在1609年望遠鏡發明之前,歐洲從來沒有壹張星數超過1022的地圖。

在宋元時期,許多天文儀器被制造和改進。北宋蘇頌等人的“水運儀象臺”,以水為動力,帶動壹套精密的機械,不僅能觀測天體,還能演示天象,自動報時,成為舉世聞名的天文物種。元代郭守敬制作的簡易儀器在世界同類天文儀器中處於領先地位。他還創造了中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計時歷,將壹年定為365.2425天,與現在的公歷——格裏高利歷相同,但比格裏高利歷早300多年。

清代學者在天文理論上也有所突破。比如在《儀器和圖像的檢查的延續》壹書中,提出了恒星有遠近變化,即認識到恒星有視覺運動。歐洲是在1868才提出這個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