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關於陽明經氣過盛,經上說:“陽明的臟腑是獨壹無二的,也是陽之合,所以要瀉陽補陰,取之下於俞。”也就是說,如果陽明經偏高,這就是太陽少陽之氣重於陽明經的病理表現。治療上宜用瀉陽養陰之法,瀉陽明經穴,補太陰經太白穴。
第三,關於少陽經之過,經上說:“少陽才臟,亦氣虛,比喬前卒大,故取之於蜀。”獨曬者,壹陽已過。“這意味著,如果人體內的少陽經脈偏高,就會出現暈厥和上逆的癥狀;其特點是少陽脈在陽蹼脈前突然而宏大的病變。治療應以足少陽經齊林穴為主。另外,少陽經脈豐富獨特,實際上就是少陽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