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茱萸是壹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有酸味,可入藥。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或灌木,稀疏常綠或植被。單葉對生,稀疏互生或近輪生,通常羽狀,稀疏掌狀脈,邊緣全緣或鋸齒狀;托葉無或者托葉具緣毛。花兩性或單性,圓錐形,聚傘狀,傘狀或頭狀花序,有苞片或總苞;花3-5個號;花萼管狀和子房合生,具3-5齒裂片在先端;花瓣3-5片,通常白色,淺黃,綠色和紫紅色,排列成鑷合狀或疊瓦狀;雄蕊與花瓣同數並與之互生,生於花盤基部;子房下位,有1-4(-5)個子房室,每個子房室有1個下垂胚珠。花柱短或稍長,柱頭頭狀或截形,有時有2-3(-5)個裂片。果為核果或漿果狀核果;核骨,薄木;有1-4(-5)種子,種子膜質或薄革質,胚小,胚乳豐富。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500m的林緣或林中,瘦至2100m。
分布範圍
山西、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朝鮮和日本也有分布。四川引種栽培。
主要價值
園林用途
可種植在花園、草坪、林緣的角落。
藥理應用
山茱萸,山茱萸的果實,味酸,性微溫。具有滋補肝腎、收斂精氣、健胃壯陽等功效。中醫常用於治療腰膝酸痛、頭暈耳鳴、遺精尿頻、肝氣不足、寒熱多汗、心悸怔忡、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山茱萸也是白質地黃丸、益銘地黃丸、艾薇地黃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主藥。
山茱萸含有具有較強生理活性的山茱萸苷、馬鞭草苷、皂甙、鞣酸,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能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壹些皮膚真菌,具有利尿、降血壓和防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