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又名《書》和《舒靜》,是壹部多體裁的文獻匯編,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史書。但清華竹簡證明,代代相傳的《尚書》是偽書。這本書分為虞書、夏樹、尚書和周樹。戰國時稱蜀,漢代改稱《尚書》,即上古之書。因為是儒家五經之壹,所以又叫《詩經》。
《尚書》成書於約3000年前的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歷史文獻匯編。起初它被稱為書,但在漢代它被稱為尚書,意思是“古代的書”。漢代以後,《尚書》成為重要的儒家經典之壹,因此也被稱為《詩經》。這本書的寫作和編輯日期以及作者很難確定,但它是在漢代之前定稿的。據說孔子曾經編過《尚書》,但很多人認為這種說法不靠譜。《尚書》中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傳說中的余姚舜時代到東周時期(春秋中期),大約有1500年的歷史。它的基本內容是古代皇帝的詔書和談話記錄,從中可以推斷作者很可能是壹位歷史學家。《尚書》作為我國最早的政治史料匯編,記載了禹、夏、商、周的許多重要史實,真實地反映了這壹歷史時期的天文、地理、哲學、教育、刑法、法規等,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是我們了解古代社會的珍貴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