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二子永,楚國人,出生在壹個和孔子差不多同時代的沒落貴族家庭。反映他思想的書是《老子》,又稱《道德經》,是戰國時期道家編撰的。
老子把“道”抽象出來,概括為普遍的、包羅萬象的最高哲學概念。在他看來,道是萬物高於天的本源。他還提出了“天道自然”的觀點,消滅了“天命”的絕對權威。
老子哲學包含著豐富的辯證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兩個方面;矛盾是可以相互轉化的,轉化的方式是“保持安靜”。
老子主張剛柔並濟。相傳老子曾張開嘴讓弟子們看,然後對他們說:“我堅硬的牙齒早就掉光了,但我柔軟的舌頭還在!”"
政治上主張“無為”和“順應自然”。什麽都不做就是什麽都不做,什麽都不做錯,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戰國時期道教的代表人物是莊子,名周,戰國宋人。他出生於壹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在宋代漆園做小官。後來他厭惡官職,“終身不肯做官”。《莊子》這本書是他和他的師傅共同編撰的。又名逍遙遊,是與《道德經》齊名的道教經典。
莊子的思想是在老子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莊子》更像是以故事的形式對道家的壹種闡釋。語言形式對中國古代小說和傳說的文本表達有很大影響。道家講究萬物與自然,與儒家相反。
莊子認為,水上行舟,陸上行車,治國也是如此,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莊子在《魯》中批評孔子企圖恢復西周制度,猶如在陸地上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