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山西鄆城有舜帝陵嗎?

山西鄆城有舜帝陵嗎?

關於舜帝南巡,昏倒在蒼梧曠野,葬在長江以南的九岐。千百年後,再無異言。近年來,出於發展旅遊經濟的需要,蘊含著巨大旅遊商機的舜帝引起了大家的關註。因此,根據山西運城鹽湖區有壹座舜帝廟的情況,提出了“打舜帝牌,唱調產戲,走致富路”的發展思路。在山西運城明條崗,修建了壹座“舜帝陵”,整個陵墓分為舜帝大道、舜帝公園、舜帝廣場和舜帝陵廟四部分。

舜帝陵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明條崗西端。它是中華民族“五帝”之壹舜帝的陵墓寺廟。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它分為四個部分:舜帝大街、舜帝廣場、舜帝公園和舜帝陵墓寺廟。陵墓始建於禹,陵廟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

舜帝陵景區占地1778畝,分為風景名勝區和陵區。景區由舜帝廣場、神道、百花園、植物園、歷山、跳古滄夜、雷澤湖、勉河、遊樂園、猴山等組成。景區內松柏蒼翠,鮮花盛開,波光粼粼,道路擁擠。景觀水系貫穿南北,高、逵、冀、齊四座拱橋與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無不顯示出北方園林建設者的智慧。

舜帝作為中國“三皇五帝”之壹,歷經五千年的風雨侵蝕,但其傳統道德的精髓在華夏子孫眼中依然熠熠生輝。舜帝陵位於運城市西北的明條崗,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首批旅遊文化示範點。舜帝陵建於時宇,舜帝陵廟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是景區內出現較早、規模較大、影響最大的文物。它本身的歷史、文化、審美、風土人情、建築技法等文化內涵也是非常豐富和珍貴的。《孟子·離婁下》曾記載:“舜生於,遷於夏,死於明條”。

舜帝陵寢始建於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後毀於元末戰爭。明初(1506)村民重修。但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的地震中被毀。明萬歷三十壹年(1603),安義縣又命武玉重修。清嘉慶二十年(1815),又是壹片瓦礫,只剩下正殿。次年,順寺在老鄉王步舟的倡導下得以重修。順陵坐北朝南,占地70畝,神道13畝,香火17畝。順陵外城遺址的斜坡壹帶,是神道,兩旁站著情侶。走了壹百多步,就看到壹個方磚墓,高3米,周長51米。墓前有邢其仁題寫的石碑,墓旁有1石碑。墓上,樹木交錯,郁郁蔥蔥。陵墓周圍向北大約30米就是皇城,也叫樂城。進入牌樓城門,以戲樓、滾棚、祭堂、正殿、寢宮為中軸線,東西兩側布置玄關室和鐘鼓二樓。結構布局嚴謹對稱。主樓即正殿,建在平臺上,重檐五拱,寬五間,深五椽。廟裏的舜帝泥塑像,頭戴皇冠,身穿衣服,莊嚴肅穆,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