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中藥飲片、中成藥是中藥產業的三大支柱。中醫在臨床上用於治療疾病的物質是中藥飲片和藥物制劑,通過壹定的加工供應配方和制劑制成中藥飲片。中藥的療效其實就是中藥飲片的療效,所以中藥飲片處於三大支柱的中心。
中藥飲片炮制技術是中醫技藝的集中體現和核心,是在歷代中醫長期醫療實踐中產生並不斷積累和發展的。
中藥炮制是以中醫藥理論為基礎,根據辨證論治的需要,根據藥物本身的性質和制劑的不同要求而進行的制藥技術,是中藥的壹大特色。
壹、中藥炮制的起源和發展
中藥炮制的文字記載始於戰國時期。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黃帝內經》在治療“目不遂”的湯劑中有“治半夏”的記載,說明當時是用常規炮制的藥物來治療疾病。到了漢代,據有關資料記載,有蒸、炒、烤、燒、煉、煮、火煮、燒、切、磨、銼、搗糊、酒洗、酒炸、水浸、湯洗、刮皮、去核、去翅去腳、去毛等多種加工方法。與此同時,烹飪理論開始建立。中國第壹部醫學著作《神農本草經》序中寫道:“藥物有毒無毒,陰幹暴幹,采制時,生熟時,出土時,道地陳新,各有其法...如果它們是有毒的和適當的,它們可以用來殺死對方,但它們不應該壹起使用。”南北朝劉宋時期,我國第壹部加工雷公的專著問世。記載的加工方法主要有蒸、煮、炒、烤、烤、泡、飛等。這本書對後世中藥炮制的發展影響很大,有些炮制方法在今天仍有很大的參考價值。到了明代,中藥的加工發展得更加全面。理論上,陳嘉謨在《本草》中系統論述了壹些炮制輔料的作用原理,記載為:“酒制升級;生姜發散;入鹽腎尚軟堅;將醋註入肝經,救痛;兒童排便系統低劣;稻谷烘幹幹燥,中性;牛奶滋養復燥,助生陰血,蜂蜜滋養甘甜,難得袁茵;陳璧的土制偷氣壹下子灌了中焦;麥麩性涼,不要傷上膈肌;黑豆湯,甘草湯,暴曬排毒,直至平和……”。他還強調:“在制造藥品的地方,責任是適度的。如果不夠,功效難求。如果太多了,味道就沒了。”醫學家李時珍是多學派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巨著《本草綱目》中,專門有壹門課是“修養與治療”,裏面記載了各派的方法。
運用中醫理論探討了壹些炮制方法。之後,苗希雍在《炮制大法》壹書中,在《雷公炮制論》的基礎上,增加了當時常見的炮制方法,提出了十七種炮制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黨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關心和重視,中藥加工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全國各地相關部門對散落在本地區歷史悠久的加工經驗進行了梳理。在此基礎上,全國大部分地區制定並公布了加工規範。同時,國家還將中藥炮制內容納入藥典,並出版了多部炮制專著。比如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藥炮制經驗集成》,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藥炮制學》。在科研方面,目前國內很多中藥研究機構都開展了中藥炮制方面的研究,並擁有壹定的科研隊伍。在生產方面,中藥炮制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飲片質量逐步提高。隨著我國技術革新,加工設備已逐步機械化,如滾藥清洗機、剝皮機、磅片機、切片機、各種型號的電煎鍋等。這些將向自動化和聯動化發展。
中藥炮制及其臨床療效1。炮制是中醫臨床用藥的特色。
藥物大多來源於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和礦物。藥用部分含有壹定的藥用成分,但往往有壹些非藥用部分,影響療效,不同藥用部分的功效也不同。原藥材在發揮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能發生壹些不良反應,需要進行炮制,調整藥性,增利去弊,以滿足臨床治療的要求。所以中醫臨床處方藥都是炮制過的飲片。由於中藥成分復雜,壹種藥往往有多種功效,中藥往往不會利用藥物的所有功效,而是根據病情進行選擇。因此,需要通過加工選擇原有的性作用,權衡利弊,使壹些作用突出,壹些作用減弱,壹些不利於治療的作用消失,努力滿足疾病的治療需要。疾病的發生有很多原因。疾病的發展是多種多樣的,癥狀不同,臟腑屬性、好惡、病理狀況也不同。因此,在選擇立方藥物和炮制品時,應考慮這些因素。比如女貞子,既能補益肝腎之陰,又能清虛熱,藥性比較平和,滋陰而不膩,清熱而不傷楊琪,真是滋陰補腎的良藥。但生用或熟用與病情變化有關。患者肝腎陰虛,腸燥便秘時,可用生品,既能滋補肝腎,又能潤腸燥,兼顧兩者,用量宜大;當便秘已去,肝腎陰虛未徹底消除時,除了調整方藥外,還應使用女貞子,增強其滋補肝腎之力,以免生食過量而致腸滑。由此可見,中藥必須經過炮制才能符合辨證論治、靈活用藥的要求,所以炮制是中藥的壹大特色。
炮制直接影響臨床療效。
藥物炮制是中醫長期臨床經驗的總結。處理方法的確定應根據臨床需要。炮制工藝是否得當,直接影響臨床療效。
中藥是純有效的。
藥物提純的方法雖然比較簡單,但對療效影響很大。所以中藥在臨床使用之前,基本上都要經過提純才能入藥。自古以來,醫學家就非常重視中藥的提純。中藥也要求提純後作為“純藥材”使用。《中國藥典》炮制通則將純化列為三種炮制方法之壹。
軟化、切割和臨床療效
在切藥之前,需要通過浸泡使其軟化,這樣硬度適中,便於切藥。但是,控制水處理的時間和吸水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浸泡時間過長,吸水率過高,會使藥材中的成分大量流失,降低療效,給飲片幹燥帶來困難。用蒸汽軟化藥材時,要控制好溫度和時間,避免破壞有效成分。
切的時候,飲片參差不齊,粗細長短,顆粒大小相差太大,所以在煎煮過程中會有藥物成分的溶出不同。如果需要進壹步加熱,就會出現加熱不均勻,生熟不壹,藥效不壹的情況。比如調和魏瑩的桂枝湯,其中桂枝以氣勝,白芍以味勝。白芍如果切成厚片,煎煮時間很難控制。煎煮時間短,雖能完全滋養桂枝之氣,卻失去了芍藥的味道;如果煎煮時間長了,可以取芍藥之味,卻失去了桂枝之氣。處方中以桂枝、白芍為主藥,均勻切成薄片,煎煮適當時間,即可達到保存氣味的目的。碎片的幹燥也非常重要。由於含水量高,切好的片如果不及時烘幹會發黴變質。幹燥方法和溫度不當也會造成有效成分的損失,尤其是含有揮發性成分或對陽光敏感的成分。如果采用高溫幹燥或日曬,療效會明顯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