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孝為先的壹切美德是什麽意思?

孝為先的壹切美德是什麽意思?

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順是第壹位的,但這主要是看內心,而不是看表面的行為,不是說為父母大吃大喝就是孝順。如果是這樣,那麽窮人家就沒有孝子了。

在所有的惡中,情欲是第壹位的,但這主要是看行為,而不是看內心。若以心智而論,世人難免為美所誘惑。這樣的話,世界上就不會有完美的人了。

聖賢論跡不顧心,天下無聖賢。這段話出自《圍爐夜話》(清)王永斌。

原文如下:“諸德之孝為先,萬惡之源,孝常存,故天下人不忍行,故孝居百行之首;壹起做惡念不難,故為萬惡之首。”

後來,演變成了:

孝為先,不計心跡,寒門無孝子;萬惡為先,聖人論跡不顧心,天下無完人。

擴展數據:

關於作者:

(清代)本名義山,人稱義山先生,後王稱義山公。他壹生經歷了五個朝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

生於甘龍壬子正月二十三時,卒於同治正月二十五時,享年七十八歲。南宋王為孝後,曾兩次遷居,直至其父清朝乾隆年間遷居荊州府枝江縣西石門坎。他年輕時,哥哥去世,壹度面臨輟學。他生氣後,不得不去縣城上學。

。他不喜歡科舉,很晚才被授予龔升科目的稱號。參與了同治版《芷江縣誌》的編纂,並擔任“分編”。後候選神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在教學上,先令學生修身養性,教他們讀書,不以科舉為唯壹目的。而且能率先垂範,培養自己再去教書。同時,對於村民來說,見義勇為會有回報;如果看到了,壹定要反復勸說,使其徹底改正。

王永斌涉獵廣泛。除了他的著述,歷史上所有的學者都熟悉書法和醫學,他尤其擅長吟詩。他的同縣文友王百信寫了《王恭受命修郎宜山傳》,其中記載:“除公著述外,尤擅吟詩,與高安周的劉茜、夷陵(夷陵)的羅孟生建立詩社,有誦經壇三友之數”。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王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