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0多萬尊佛像,2300多個石窟,2800多處碑刻。其中《龍門二十》是渭北書法的精華,褚遂良《壹闕佛龕碑》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
奉先寺的魯舍那大佛據說是仿照武則天的雕塑。
魏洞——公元495年,魏國宗室邱會成開始在龍門山開鑿古陽洞。從500年到523年,武帝和帝先後在賓陽洞的北、南、中部開鑿了三個大洞穴。石羊洞和賓陽洞的修建花費了80多萬人,還挖了東魏時期挖的方子洞和蓮花洞。
北朝的石窟都位於龍門山,而古陽洞從惠朝到東魏末年修建了50多年,展現了許多中國藝術形式,大佛的姿態也從雄偉的雲岡石窟變成了溫柔可親的龍門石窟。賓陽中洞主佛所代表的佛像,面帶微笑。龍門石窟比雲岡石窟展示了更多的中國藝術佛像。
唐石窟——最繁榮的時期是唐朝,占石窟總數的60%以上。武則天統治時期挖掘的石窟占了唐代石窟的絕大部分,這與她長期駐守洛陽有關。奉先寺是最具代表性的唐石窟,兩尊菩薩高70尺,葉佳、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唐代的長度)。規模為龍門石窟之首。用了四年,武則天自己出了兩萬。
龍門20系列產品是珍貴的魏碑書法作品。代表魏代碑體風格,挺拔大方,渾厚有力,是隸書向楷書過渡中的字體,古陽洞19項。
擴展數據:
奉先寺內的主要塑像是盧舍那大佛坐像。這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佛像,高五尺壹尺多,單耳長五尺七寸。魯舍,那是西天如來的形象,意思是“光芒萬丈”,但洛陽人把這個形象稱為“武則天的形象”。據龍門山周圍的人說,盧什那大佛是仿照武則天建造的。
傳說有壹年,唐高宗和武則天住在東方都城洛陽的宮殿裏。壹天早上,武則天正在穿衣。唐高宗稱贊說:“梓潼(皇帝對後妃的愛稱)長得好看,雍容華貴,有菩薩的風度。”武則天聽到這裏,暗暗高興。她靈機壹動,馬上擦幹眼淚。
高宗驚訝地說:“為什麽梓潼這麽難過?”武則天抽泣著說:“即使眼前有千千萬萬的好事,百年後我還是壹堆白骨。誰知道我長什麽樣?”高宗說:“有什麽困難?孤獨的畫家為梓潼畫了壹幅美麗的畫像。”武則天撒嬌說:“畫像雖好,只是壹張薄紙,不能流傳千年。”現在,皇帝可能有麻煩了。
想了半天,想不出出路,只好問武則天:“依妳看?”武則天笑著說:“陛下說我的妃子有菩薩的樣子。為什麽不在龍門山上做個雕像?”唐高宗恍然大悟,說:“有什麽難的!”於是他命畫師為武則天畫像,並命人在龍門西山的半崖上開鑿了九座大型露天佛龕,命名為奉先寺。準備工作就緒後,高宗皇帝命令人們挑選熟練的石匠,按照武則天的肖像雕刻了壹尊大佛。
為了讓這座雕像更加精致不朽,武則天還捐了2萬元買粉。大佛造像成型後,命名為魯舍那佛。盧舍那梵語意為光芒萬丈,武則天將她的字命名為“舒(閱照)”,意為“日月當空”,也有光芒萬丈的意思。
所以這座雕像不僅外形酷似武則天,而且和它的名字含義完全壹樣。當地人看不慣“魯什納”這個詞,就幹脆稱之為“武則天像”。直到今天,龍門街上的人們仍然這樣稱呼它。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龍門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