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國醫大師盧靖姍提出太溪商鞅,由表及裏調理氣血,疏肝利膽。

國醫大師盧靖姍提出太溪商鞅,由表及裏調理氣血,疏肝利膽。

單點函數

太尉,又名呂。在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足少陰腎經的穴位,由此經之氣註入,為運土穴,原穴,會陽九穴之壹。泰西,泰大哲葉,xi浙川葉。腎水來自壹處泉水,流經壹處天然山谷,流入太溪,在此匯入大海,故名太溪。此穴有滋腎陰、解虛熱、強元陽、益三焦、養火、調子宮、補肝腎、強腰膝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牙根酸痛、耳鳴耳聾、咳嗽氣喘、消渴、月經不調、失眠遺精、陽痿、胸悶心痛、手腳冰涼、尿頻、腰痛、下肢無力。

商鞅,也被稱為楊玨。在食指末節指骨橈側,距甲角0.1寸(指寸)處,為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手陽明大腸經的氣來源於此經絡,為金靖穴。根據“病從臟出於井”的原理,針刺此穴,或三棱針刺血,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醒神解表、退熱解郁、散結解郁的作用。可用於治療中風、中暑、昏迷、發熱、牙痛、上頜腫痛、蛀蟲、喉炎、耳鳴耳聾、胸悶、咳喘、手指麻木、嘔吐腹瀉。

組合功能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是先天之氣所致。不僅有調理其五臟六腑的作用,而且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即滋補腎陰、強元陽、滋補肝腎、強腰膝;

商鞅來源於手陽明大腸經之氣,屬於五行,也就是金靖穴。根據“井主心,下滿”的原理,此穴具有祛陽明邪熱、散結、清熱除煩、解表退熱的作用。根據“病者取臟之井”的原理,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的作用。

太西是運土洞,商鞅是金靖洞,兩個洞合二為壹,具有母子功能。太溪以補虛為主;商鞅以瀉實為主,兩穴並用,壹補壹瀉,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轉化,扶正祛邪,祛寒熱,調和表裏,促進氣血,醒腦開竅。

療法

1.寒性瘧疾多由寒冷引起,秋季又因寒冷引起瘧疾。癥狀有先冷後熱,冷多熱少或冷不熱,腰酸頭痛,無汗,脈緊等。

2.中風和暈厥。

3.咽喉腫痛,證屬陰虛火旺。

方法學

太溪穴:坐或仰臥,取內踝後緣中間、跟腱前緣,與內踝尖平齊的穴位。斜刺,針尖稍微向外側腳踝傾斜0.3±0.5寸。

商鞅:微微握拳,手指向前伸,在爪釘的徑向邊緣和指甲根部劃壹條線,交點為點。穿刺0.1.2寸,或者用三棱針穿刺放血。

經驗

太溪-商鞅五用,出自《百病賦》:“風寒瘧疾,商鞅,太溪考。”陸老意識到,這兩點結合起來也可以用來治療中風。若證閉,三棱針刺絡放血,而太溪穴只針不灸,針刺用瀉法;對於證候脫離的患者,針刺應輔以艾灸,艾灸至出汗、肢溫、脈始。治療咽喉腫痛時,以太溪針為輔法,用商鞅三棱針穿刺放血,直至血色由紫紅色變為鮮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