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皂礬和明礬的藥性”。

“皂礬和明礬的藥性”。

皂礬是壹種含有硫酸亞鐵的礦石或化學產品。把礦石挖出來,打碎,加水加熱融化,繼續加熱蒸發壹部分水分,讓其自然結晶,取出晶塊,得到最終產品。說明:為方形晶體,有不規則的塊狀物,或淺綠色柱狀晶體,混有壹些褐色斑點,長時間暴露於空氣中會變成淡黃色或黃銹粉末。內部晶體多呈柱狀排列,透明或微透明,有玻璃光澤。硬而脆,易碎,易溶於水,帶銹。性味歸經:酸、寒。

主治:除濕、解毒、收斂、止血。用於黃疸、貧血、消化道出血;外用治療濕疹,疥瘡和口瘡。

用法用量:0.5 ~ 1.5人民幣。外用適量,多用於丸劑和散劑。

明礬又稱明礬,是明礬石的精制產品。明礬性寒酸,有很強的收斂作用。中醫認為,明礬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化痰的功效。最近的研究證實,明礬還具有抗菌和抗陰道毛滴蟲的作用。壹些中醫用明礬治療高脂血癥、十二指腸潰瘍、肺結核和咯血。

此外,明礬是壹種傳統的食品改良劑和膨松劑,在油條、粉條、米線等食品生產中常作為添加劑使用。但由於明礬的化學成分是硫酸鋁鉀,含有鋁離子,攝入過多會影響鐵、鈣等成分的吸收,導致骨質疏松、貧血,甚至影響神經細胞的發育。因此,壹些營養專家建議,我們應該盡量少吃含明礬的食物。

明礬是壹種傳統的凈水劑,已經被人們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