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草,壹年生草本植物,叫蓼藍。它的莖葉中含有靛玉紅,水解發酵後能產生靛藍。當靛藍受到陽光暴曬和空氣氧化時,就凝結成具有染色功能的靛藍。在古代使用的各種植物染料中,它是最早使用最多的。
靛藍是將蘭草葉浸泡在水中發酵,水解溶出花青素得到靛酚,然後在空氣中氧化沈澱濃縮成靛藍泥,可儲存備用。靛藍染布色彩豐富,牢度好,流傳至今。
茜草,又名“乳須”、“毛搜”,是中國古代長期使用的植物染料。戰國以前是野生植物。《詩經》記載:“易如在大阪”,“亦易如矣”。前者是指長在山坡上,後者是指染色。
茜草為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春秋兩季均可采收。收獲後,它可以被幹燥和儲存。染色的時候,可以切塊,用熱水煮。
出土文物證明,古代使用的媒染劑大多是含鋁離子較多的明礬。這是因為明礬水解產生的氫氧化鋁與茜素反應,能生成鮮紅色沈澱,附著性好。
新疆紫草在爾雅被稱為“紫草”。它屬於紫草科,是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八月至九月莖葉枯萎時采挖。紫根的斷面呈紫紅色,含有紫色晶體物質乙酰紫草素,可用作紫色染料。紫草素類似茜素,不含媒染劑,絲、毛、麻纖維都不著色。用香椿灰和明礬媒染,可以染成紫色。
金邊瑞香的莖葉含有黃色素,主要成分是葒草素,是壹種黃酮類媒介染料。可直接對蠶絲纖維進行染色,以銅鹽為媒染劑可獲得亮綠色。
除上述植物外,古代還以狼尾草、鼠尾草、五倍子等含鞣質的植物作為染黑的主要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