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誰是劉建明?請詳細介紹壹下。

誰是劉建明?請詳細介紹壹下。

深秋,山西省柳林縣塔村,壹片片果樹枝繁葉茂。77歲的老黨員薛振山撫摸著壹棵掛滿果實的蘋果樹說:“劉縣長,妳看到了嗎?妳調的果苗都結滿了果,妳怎麽走的?”塔村人念念不忘的“有情”,是原呂梁市委常委、副市長劉建明。2004年9月11日,劉建明不幸死於車禍,享年52歲。

“為官壹任,必須為百姓謀壹條致富的出路。”

1988,劉建明就任柳林縣縣長。當時,柳林是國家級貧困縣,農民人均收入只有200元。上任伊始,劉建明就下鄉調研,提出了“打基礎、煤強縣、紅棗富民、科教興農”的方針。

劉建明組織實施了“北山65438+萬畝生態農業治理工程”,涉及60多個村,惠及65438+萬農民。經過5年的努力,柳林縣已實現人均基本農田1.5畝,被專家評為“黃土高原防沙治沙示範工程”。

為了給柳林縣豐富的地下優質主焦煤找個“婆家”,劉建明四處奔波。1990 65438+2月,上海召開全國煤炭訂貨會。柳林縣沒有被邀請。劉建明等人每晚住在8元的小旅館裏,在會議期間不厭其煩地向顧客推銷柳林煤。劉建明在上海寶鋼的總經理門口等了幾天。看著瘦得發抖的劉建明,總經理答應試試柳林煤礦。自此,柳林的優質主焦煤得以進入市場。劉建明說:“做官,就要為百姓謀壹條致富的出路。”

“妳可以去上學,其他的事情我來處理。”

越是偏遠貧困的山區,越是牽動著劉建明的心。距離縣城30多公裏的劉家疙瘩村山路崎嶇,家家點煤油燈。村集體欠外債兩萬多元。劉建明給村裏送去了500多本科技書籍,還親自帶村支書出去考察,把駿棗、梨棗、帥棗等新品種引進村裏。劉家屯村失去父母的邢睿娥兄妹雙雙輟學。劉建明得知後,感慨地說:“妳雖然上學,其他的事我負責!”從那以後,每年開學的時候,邢睿娥的兄弟姐妹都能收到劉建明寄來的學費。在柳林,他資助了65,438+00多名學生,4名孤兒在劉建明的資助下完成了學業。

在柳林工作的9年間,劉建明走遍了全縣520個行政村,82個村通車,247個村通電,51個村解決了人畜吃水,315所學校改造,9萬多貧困人口超過了溫飽水平,全縣農民人均收入增長了2.2倍。

“我是市委組織部長,不是我們家組織部長。”

劉建明在柳林的時候經常下鄉,經常在村裏吃飯。他堅決禁止村幹部辦酒席。1996,劉建明被調到呂梁市委工作。在縣城食堂吃完最後壹頓飯,他掏出錢說:“我的飯錢妳來結吧。”臨走時,劉建明謝絕了歡送儀式,只留下縣委辦副主任王海寧送他去離石。王海寧說:“老劉的行李只有兩個紙箱,壹個裝著衣服,壹個裝滿了書和資料。”

劉建明不僅自己是個清官,而且不允許身邊的人“打自己的主意”。他在擔任呂梁市委組織部長的時候,他的壹個侄子想提拔,找他幫忙說情。劉建明壹臉嚴肅地說:“我是市委組織部長,不是我們家的組織部長!”他經常告訴孩子:“路要靠自己,被別人庇護的孩子永遠不會成功。”

另壹個是劉德華:劉建明其實是壹個從壹開始就無法選擇成為誰的壞人。這個壞蛋是天生的。在最後兩集裏,劉建明忘記了道德枷鎖,展現了最原始的獸性壹面。劉建明其實有機會重新成為壹個好人,但都失敗了,這可能是因果循環的結果。

在第三集裏,我壹直在思考如何讓劉建明找到壹些真相,讓觀眾覺得他很可悲。過去的事情是無法改變的,所以劉建明希望改變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讓別人覺得他是個好人。

可惜最後他發現自己還是改變不了現實。這也符合《無間道》的主題。他是走是留,是能得到別人的原諒還是繼續痛苦,這些問題都將在第三集得到解答。

記者:作為壹名演員,妳是如何發掘和表現劉建明的特點的?

劉德華:在第壹集的演出中,很多人說我演漢奸演得不夠,但我覺得劉建明是壹個真實的人,他住在警察局裏。警察對好人壞人的區別感比普通人特別強,所以我壹定不能讓劇中人和觀眾看出我是個壞人。

其實在骨子裏,他是個壞人。在第三集裏,我覺得經歷了很多事情,發現和黃警司做了壞事,但他們也有機會做好人。為什麽劉建明沒有?我更專註於他的思維變化。

我的結論是,每個人的背景都不壹樣。他們都來自警察和好人。劉建明出生在冥界,是個壞人。這是他的背景。為什麽警察在派出所做壞事可以原諒,黑社會在派出所做好事卻不能原諒?這種糾結讓劉建明的心理失衡,這也是這部電影的美妙之處。

記者:妳對在《沒完沒了》中扮演劉建明有什麽特別的設計嗎?

劉德華:我每演壹個角色,都會用角色的過去來設計他的未來。現在第三集已經拍完了,我不需要給他新的人格,但是劇情讓劉建明遇到了不壹樣的東西。我順著他的性格,想象他會做出什麽改變。

遇到問題,我會和導演討論,然後達成諒解。我經常覺得我生活在電影裏的時間比我在電影裏表演的時間多。事實上,當我換了衣服,我變成了劉建明,我在現場或其他地方扮演劉建明。拍攝時間,我只是和劉建明住在壹起。

值得壹提的是,我在演劉建明的時候,故意讓自己丟臉,讓觀眾甚至劇中人都不知道劉建明其實在想什麽。基本上,我盡量減少面部表情,這樣別人就不會註意到我是個壞人。

必須有壹個選擇。

記者:妳有沒有咨詢過其他角色或者現實生活中的壹些人,幫妳建立這個角色的模型?

劉德華:沒有,因為我從沒在電影裏見過壞人在警察局臥底,而且現實中也找不到類似的人做參考,只能自己想象。但這也是我的優勢,因為沒有參照物,沒有對比,可以隨意解讀。

記者:作為劉建明,妳對陳永仁有什麽看法?

劉德華:我認為劉建明只是壹種動物,陳永仁也是壹種動物,但他們壹開始以為自己是人。事實上,陳永仁和劉建明都做了壞事,只是有些好人放過了陳永仁,但現在陳永仁反過來指責劉建明。這就是命運,是壹件很簡單的事情。

事實上,有壹個場景是和在告訴李博士,他們想成為好人,但他們有自己的命運。我感覺那壹刻我和陳永仁基本上是同壹個人,大家的心態其實都是壹樣的,而且我覺得這個場景也是這部電影的精髓所在。

記者:看來妳對這個角色傾註了很多感情。妳如何感受劉建明的痛苦?

劉德華:無法形容。這種痛苦需要妳用第壹身體去感受。即使是我,劉德華,也只能演繹出劉建明70%的痛苦。我相信,如果劉建明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他的痛苦會比我所推斷的更加痛苦。

記者:如果妳把自己放在劉建明這個角色中,會影響妳的現實生活嗎?

劉德華:沒多大關系。也許這讓我意識到我不能做壞事。也許做了壞事會有人原諒妳,但最後很難不被原諒。

當世界進步到壹定程度,就很難理解自己的道德觀念。我們不能像劉建明壹樣。他很想做壹個好人,但是因為想做壹個好人,他做了很多壞事。絕不能讓“想做個好人”成為做壞事的借口。

記者:妳怎麽看待這個“無縫”的世界?是真的沒有選擇,還是大多數人的選擇都是錯的?

劉德華:這不是選擇的問題。必須有壹個選擇。比如劉建明,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選擇,但是他的性格決定了他選擇的方向,踏上了這條不歸路。其實只要他選擇自首,就不會再發生什麽事了。但人總是想逃避,於是做出越來越多錯誤的選擇,直接導致了第三集的結局。

記者:妳有豐富的表演經驗。編劇和導演怎麽幫妳演好這個角色?

劉德華:我有很多表演經驗,但他們在劇本創作上可能比我更有經驗。我通常會等到他們的劇本完成。如果妳覺得這個角色有問題,就和他們討論,直到他們能讓我相信劉建明真的是這樣,然後我就會這麽做。做演員,壹定要相信自己演的角色,這樣才能把角色演得入迷。這就是“生活”

記者:在這部大牌電影中,妳是如何和其他演員演對手戲的?

劉德華:那就是我之前說的“人生”。如果妳活著,妳就會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活在戲裏,可能是壹個演員學會演好壹部電影最基本的條件。

記者:當妳為電影中的群體場景提出更換導演和編劇的時候,會在意其他演員的場景嗎?

劉德華:首先,我很清楚自己的角色。然後我會考慮其他演員怎麽做。有時候,我覺得陳慧琳是個心理學家,但她有心理障礙。她的心理狀態會是怎樣的?她為什麽在陳永仁的墓前哭泣...這會影響我以後的演技。

所以,我會和編劇壹起研究這些細節。她在我面前哭了。我認為她不會在陌生人面前哭。我常常想,她在我面前哭過之後,我就知道她已經不再把我當成她的病人,而是她的朋友了。我如何從我的朋友那裏找到關於陳永仁的線索?以上都是我給導演和編劇的建議。

其實都是緣分

記者:妳怎麽看待《無間道》系列的意義?

劉德華:首先明確壹點,這部電影絕不是壹部劇。先說《無間道2》,基本上是紀錄片。《無間道》裏發生的事情可以拍壹部商業電影,但是我和偉子內心的煎熬絕對夠拍兩部以上的電影了。例如,陳永仁實際上是壹個樂觀的臥底。壹個樂觀的臥底會是什麽樣子?劉建明總是想被別人接受,但最終他失敗了。如果他失敗了會發生什麽?雖然看起來很簡單,但這就是《無間道》的威力。如果妳再看看,妳會發現更多的東西。

記者:《無間道》系列對香港電影業有什麽意義?

劉德華:其實電影劇本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定位。只要觀眾喜歡,香港電影就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無間道》之後,人們開始關註演員的內心戲,這就是電影的魅力所在。事實上,我從來沒有想過上壹層樓香港電影會是什麽樣子。我只考慮每個角色怎麽演,剩下的交給相關崗位的人。基本上,有了好劇本和好演員,壹部電影成功的幾率可能只有壹半左右。其他的壹切其實都是命運。

記者:參加《無間道》系列後,妳最大的滿足感是什麽?

劉德華:我在電影中找到了友誼。每個人都尊重別人的崗位,每個人都欣賞別人優秀的工作表現。

媒體經常說黎明為什麽要拍第三集,怎麽被排擠,但其實臺前幕後大家都很接受他,大家都很接受其他每個崗位的工作。最大的滿足就是發現電影圈其實是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