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與反思:整理小書包
活動目標:1。了解書包的結構及各部分的用途,愛護小書包。
2.學會整理書包,培養整理文具和書籍的良好習慣。
3.把自己的做法說清楚。
4.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5.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培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準備:
每個人都有壹個書包和壹個小籃子(兒童讀物、田字的書、拼音書、畫畫書、鉛筆、橡皮、鉛筆盒和手帕)。
活動流程:
(壹)聽音樂導入
孩子們,讓我們聽著美妙的音樂唱歌吧!(唱)孩子們,妳們唱得真好聽!妳唱了什麽歌?“上壹年級”是的,再過幾個月,我們就要上壹年級了,成為壹名小學生。如果妳想成為壹名合格的小學生,妳必須養成良好的習慣,學會做自己的事。
好了,今天就來說說書包吧。
(二)引導兒童了解書包的結構和用途。
1,引導孩子了解書包的結構
現在,孩子們,把妳們的小書包輕輕地拿下來,仔細看看它是什麽樣子的。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妳的小書包長什麽樣。
老師:誰願意向妳介紹他們的小書包?
楊:我的小書包是紅色的,上面有芭比娃娃。我的小書包是藍色的,有奧特曼,背帶裏有三層;我這裏還有兩個帶網兜的側袋。
老師總結:小朋友講得很好。我們每個人都有壹個心愛的書包,顏色和圖案都很漂亮,還有兩條背帶。最重要的是書包有很多層,有大有小,書包兩邊還有兩個小口袋。小書包有這麽多層和口袋,用起來會很方便。
2、引導孩子了解書包的用途。
老師:(拿著書包)這個小書包有幾層?它們壹樣大嗎?妳覺得每個樓層適合什麽?
我們的學習用品也有比較大的,也有比較小的,樓上的學習用品比較大,樓下的學習用品比較小。這樣既方便擺放,又不會損壞學習用品。小書包也有兩個小口袋。可以把常用的小東西放進去,用的時候直接拿出來。這個小書包用起來很方便。
(3)孩子們整理小書包
1,孩子們試著整理書包
小書包怎麽用?老師準備了妳常用的東西(童書、田字的書、拼音書、繪本、鉛筆、橡皮、鉛筆盒、手帕)。妳覺得這些東西都應該放在書包的哪壹層哪壹個位置?現在,試著把這些東西放進包裏。(兒童試用版)
2.單個兒童介紹
老師:誰能告訴我妳是怎麽放的?
幼甲:我把我的書和鉛筆盒放在新地板上,把我的手帕放在小地板上。
妳B:我把所有東西都放在壹樓了。
楊:我把書放在最大的壹層,鉛筆盒放在最外層,小手帕放在旁邊的口袋裏。
3.引導孩子分析討論整理小書包的方法。
老師:孩子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但是什麽是最合適的方式呢?
我們來看看這些孩子是怎麽放的。仔細看,看哪壹個最合適。
(視頻)第壹個孩子將學習用品分類,按順序排列,放在不同的樓層。老二雖然整理好了,但是把東西都放在壹樓了。第三個孩子沒吃完就把它放了進去。
讓孩子充分交流討論。壹致認為第壹個孩子更好。因為分層次放取東西方便快捷。
4.孩子們又整理書包了
好了,我們按照剛才說的再整理壹下。看看誰收拾得又快又好又幹凈。(孩子收拾——這次比上壹次更快更好,每個人都能在極短的時間內收拾好自己的小書包。)
老師總結:小朋友,現在我們都學會整理自己的小本子了。如果我們每次整理書包都像現在這樣分不同的層,所有東西都放在壹個固定的地方,拿起來會更方便,然後就知道去哪裏拿了。
(4)愛護小書包
老師:小書包是我們的好朋友,天天和我們在壹起。那麽應該如何照顧小書包呢?
年輕:不要摔倒,小心輕放;不要在書包上亂塗亂畫;在家裏或者幼兒園把書包收起來;書包臟了。洗壹下...
老師:希望妳小學畢業後繼續保持整理和愛護書包的好習慣。孩子們,妳們能做到嗎?
(5)結束
好了,孩子們,現在像個真正的小學生壹樣背上妳們的小書包,讓老師看看妳們是不是很囂張?聽《上學之歌》,以唱歌和跳躍結束活動。
活動反映:
隨著綱要的進壹步實施,兒童在社會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在活動中,我以尊重的態度與幼兒溝通,抓住時機,積極引導,關註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及時恰當地做出回應,為幼兒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讓每壹個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情感和探究的滿足,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的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頭到尾吸引孩子的註意力,激發孩子的操作欲望。從聽音樂開始,引入“上壹年級”,激發孩子進入小學的欲望。接下來,讓孩子觀察書包的形狀,進壹步了解書包各部分的用途,為下壹步整理書包做鋪墊。整理書包時選擇的學習用品,都是孩子生活中常見的、必不可少的物品。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動和靜讓孩子動手,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馬上產生壹些疑問,比如“學習用品怎麽放?”“我應該把它放在書包的什麽地方?”等等,我覺得很有價值,我就用當時抓拍的視頻來點明,讓孩子發現問題——整理書包,哪種方法最合適?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並從中得到解決方法——先把學習用品整理好,然後分類分層放在書包裏的固定位置。這樣,通過創設“問題情景”,讓孩子進行交流和討論,充分體現了孩子的自主性,豐富了孩子的經驗,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書包的排列是對孩子最有益的體驗。通過練習整理書包,孩子可以熟練地把東西整齊地放在書包裏。在活動的最後,我用《上學之歌》這首歌,讓孩子們在唱跳中感受背著小書包的空氣,激發他們上小學的欲望。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的教案與反思:中秋節
活動目標1。了解中秋節的習俗,體驗節日氣氛。我知道中秋節是壹個傳統的民間節日。
2.了解月亮的盈虧規律。
3.激發孩子探索月球的欲望。
4.了解節日期間應註意的安全衛生,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5.體驗和同齡人壹起度假的快樂。
重點和難點
月亮為什麽會有滿月?
要準備的活動
月餅(若幹份)、畫紙、彩色墨水筆、模型畫:月中、月中、月末的月亮。
活動過程
壹、秀:月餅。聊入正題。
1.引導孩子互相交流,談論月餅的形狀和味道。
2.向孩子們介紹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幫助他們理解中秋節團圓的意義。
第二,了解月亮的變化規律。
1.欣賞“月亮姑娘做衣服”這個故事。教師節講故事,孩子聽。
2.交流討論。為什麽月亮老師不會做衣服?她怎麽變的?什麽時候會瘦?什麽時候最圓?什麽時候看起來像眉毛(鐮刀,船,圓盤)?
3.老師總結:月亮的大小每天都在變化。月初的月亮又細又彎,像小女孩的眉毛。慢慢地,月亮變得越來越大,像鐮刀,像小船。到了每月農歷十五、十六,月亮最圓,像壹個大圓盤。然後,月亮開始慢慢變小,變來變去,到月底又變得又細又彎。
第三,畫壹張圖:會變的月亮。
老師做了壹個演示圖,向孩子們介紹月初、月中、月末的月亮。讓孩子知道月亮的變化規律。
兒童操作:畫《變化的月亮》。在月初、月中和月末畫月亮。
教學反思
通過中秋節的活動,孩子們可以加深對中秋節的了解,學習壹些關於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孩子對這個活動比較感興趣,在活動過程中發現我給孩子要求的資源不夠豐富。比如活動中,壹個小朋友問:“老師,月亮是什麽形狀的?”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與反思:垃圾分類
活動設計背景在日常活動中,發現班裏有些孩子還是會隨便扔垃圾。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懂得垃圾分類,特設計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知道垃圾可回收與否,就可以對垃圾進行分類。
2.保護環境,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
3.我喜歡並且會做陀螺儀。
4.願意大膽嘗試,與同行分享經驗。
5.探索和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和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不可回收。
教學難點:獨立制作陀螺
要準備的活動
若幹個切好的廢紙箱;每人壹支記號筆和鉛筆;Ppt,掛圖
活動過程
第壹,進口
1.教師用聲音來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模仿哭完,老師問,妳們猜,小朋友,誰在哭?
孩子們可以自由地想象和猜測。
2.老師打開垃圾箱哭的圖片。問題:猜猜它為什麽哭?
老師點名讓孩子回答。
3.老師又模仿笑,問:誰又笑了?
孩子們回答後,老師:又是垃圾箱笑了。他們為什麽又笑了?
4.孩子暢所欲言:老師總結垃圾箱哭和笑是因為垃圾要分類。如果不分類,會給地球帶來麻煩甚至危害。
第二,看ppt,垃圾分類。
1.老師:小朋友,妳們知道垃圾怎麽分類嗎?(鼓勵孩子大膽發表意見)
2.老師播放ppt,總結垃圾可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廢棄物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廢棄的紙張,如舊報紙、紙箱、飲料瓶、易拉罐等。不可回收的垃圾包括:果皮、腐爛的食物、做飯剩下的菜根等。有害廢棄物有廢電池、燈漆桶等。
3.老師展示掛圖,讓孩子們分類:小朋友,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垃圾的種類。老師這裏有很多垃圾卡。誰能給它們分類?
4.老師點名讓孩子們對垃圾進行分類,並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們。
5.老師:如果我們到處扔垃圾,地球會怎麽樣?(說出孩子的名字來表達他們的觀點)
老師總結:我們都應該養成不亂扔垃圾的好習慣。當亂扔垃圾時,我們應該將垃圾分類,保護我們的環境和地球,變廢為寶。老師已經收集了許多廢紙箱。我們壹起用紙箱做陀螺儀吧。
第三,變廢為寶,做陀螺儀。
老師分發廢紙箱等材料,和小朋友壹起做陀螺儀。老師演示了陀螺後的導覽,重點照顧動手能力差的孩子。
拓展活動:老師和小朋友壹起去戶外玩陀螺。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從幼兒身邊最常見的垃圾入手,讓孩子們知道垃圾給環境和地球帶來的影響和危害,以及垃圾可以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垃圾,讓他們養成不亂扔垃圾的良好衛生習慣,學會利用廢舊紙箱制作陀螺儀。在活動開始的時候,如果我用圖片等形式的比較,讓孩子看著圖片評價衛生與不衛生的比較判斷,讓孩子評價別人的行為對錯,會更好的引導團隊自身的行為習慣。另外,在制作陀螺的過程中,由於個別孩子的動手能力較差,鼓勵孩子互相幫助會使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助人行為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