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兄弟羊鼠之間的相互傷害有多嚴重,鼠羊之間有什麽解決辦法?

兄弟羊鼠之間的相互傷害有多嚴重,鼠羊之間有什麽解決辦法?

兄弟羊鼠之間的危害有多嚴重|胡良宇

編輯|黃閱

江西贛州全南縣的兩個年輕人劉素良和胡月清,主營養殖竹鼠,副業是下班後拍攝並上傳到網上,分享自己的養殖經驗和生活。大約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兩人在互聯網上以“華農兄弟”的ID發布了他們的系列,然後他們開始走紅。

據朋友們說,華農兄弟的走紅主要是因為他們奇怪的“吃竹鼠的100個理由”。他們在公園發布的場景通常很簡單,大多集中在農場、河流、農家樂等幾個固定的地方。更常見的是,博客們來到他們的農場,似乎是隨機選擇壹只竹鼠。經過壹番健康分析,他們以各種理由宣布自己的最終命運:“這只竹鼠中暑了,沒辦法,只能給他燉了”;“這竹鼠太肥不能吃,不如拿去紅燒”;這只竹鼠又圓又可愛。壹定很好吃。我們去河邊烤吧。然後攝像機顯示了壹切。幾秒鐘前還活蹦亂跳、天真無邪的竹鼠,已經被宰殺脫毛,或者直接切成模模糊糊的壹塊肉,靜靜的放在碗裏,調味,等待烹飪。這壹系列相似的形式和不同的內容引發了火爆的圍觀效應,華農兄弟的人氣也直線上升。截至2022年65438+10月底,Tik Tok 1.8萬粉絲,微博1.3萬粉絲,嗶哩嗶哩超過244萬粉絲,總播放量達到1.9億。

毫無疑問,華農兄弟略顯笨拙的口才,竹鼠的可愛模樣,以及“前壹秒是可愛,下壹秒是死”所營造的激烈敘事和視覺沖突,都是“有趣”的。不過不得不說,這些除了笑,也引起了壹些非常的感慨。在那個小農場裏,在被幾百個水泥格子隔開的世界裏,作為壹只竹鼠,無論妳是強是弱,是美是醜,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被從天而降的巨手抓住,有可能被夾著尾巴擡到河邊,鏡頭切換,只剩下壹盆白骨。

為什麽亂宰滿了?

事實上,除了竹鼠,華農兄弟的創作還包括各種真實有趣的農村日常生活,比如種象草、摘栗子、做糍粑、吃芙蓉花、玩狗、用蜈蚣釀酒等。可以說,他們壹方面通過新媒體再現了農村日常生活的生動景觀,另壹方面也向觀眾打開了水產養殖未知的內心世界和這個世界的主導邏輯。有趣的是,這種看似“反優生學”的隨機屠殺是如何充滿吸引力的。又是如何被新媒體中介和復制,最終呈現為壹道搞笑的風景線?它們的行為本身和表征對人和動物意味著什麽?

壹個簡單的解釋是,在華農兄弟的故事中,竹鼠從動物到食物的屠宰過程被刻意砍掉了。據他們介紹,這壹過程往往長達壹個多小時,經過精心剪輯,活人和死人之間的影像瞬間縫合成壹個整體。這種反差帶來的體驗是,前壹秒把竹鼠當成可愛的小生命體,下壹秒就安心享用壹鍋美食,似乎沒有認知上的斷裂,竹鼠經歷了某種無痛的死亡。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壹切壹開始可能是視覺效果的問題。除了鏡頭的跳過,竹鼠之死是在時間的壓縮中折疊的。但問題是,觀者的感性,對死亡的想象,以及竹鼠在被宰殺的過程中是否會感到痛苦的疑問,也都被折疊起來了。

在壹些動物權利論者看來,這個問題恰恰是人類把自身利益放在第壹位,殘酷對待動物的“物種”的關鍵所在。誠然,人類有更多的理性和自我意識,但人類和動物在對快樂和痛苦的感知上具有相同的道德意義。當人類和動物感受到同樣的痛苦時,道德上的邪惡也是如此。換句話說,雖然華農兄弟可以繁殖竹鼠並射殺它們,但在對鋒利刀刃的感知上,人和竹鼠並沒有什麽區別。所以,不管這把刀落在誰的身上,道德負擔都差不多。因此,給予動物“平等的考慮”是非常重要的——這並不是說竹鼠必須定期體檢、上瑜伽課、生活在24小時恒溫的房間裏,而是說人類在觀念和行動上可能需要對不同物種付出同等程度的考慮。

竹鼠雖然可愛,為什麽很難愛?

如果“短互聯”的重現有效地模糊了竹鼠的死亡過程,從而消解了死亡過程中可能孕育的道德負擔和相關感受,那麽“竹鼠那麽可愛,我們為什麽要吃它”對中國人來說從來就不是問題。只要稍加考察就會發現,竹鼠在中國傳統中被列為“可食用”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壹旦從這個角度來看,《本草綱目》中的記載幾乎就是壹個大眾點評的描述:“食竹根之鼠,大如兔,其肉甘而補。”學者們也對這個物種念念不忘,蘇軾的竹子?”詩中寫道,“野人獻竹?,大如天使。很容易從路邊得到,“當時竹鼠的泛濫可見壹斑;而蘇轍則在《二聲韻之竹鼠》中用老鼠來比較利害,當時就感到悲哀:“作百事之愚也。胖和瘦是不同的...壹旦被扣,便心滿意足冠之,蠢則被捉,死則被捉。”

為什麽這種“吃在我手心”的傻事不能引起類似蘇轍的觀眾的同情?為什麽在華農兄弟的眾多追隨者中,識別竹鼠的美麗和同壹只竹鼠的美味沒有任何障礙?我們可以把這壹切歸結為數字時代的壹個後果:壹種扁平化的景觀,壹種比現實更真實的“模擬”,或者是無數碎片化的後現代中情感的消失。歸根結底,竹鼠的“原罪”在於,作為壹種動物,它並不是哈拉維意義上的“伴侶動物”。與狗不同,竹鼠是壹個與人類壹起進化的物種,並深刻地塑造了人類主體的身份。所以,對竹鼠的觀察,其實並不會引起* * *感情,只是把人和竹鼠,人和食物,人和非人的界限分開了,確認了人和竹鼠的非* *自然物種關系。

從這個意義上說,即使華農兄弟不刻意刪減那些屠殺場景,恐怕也不會受到冷遇,可能會更受歡迎。更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動物理論家從邊沁的思想邏輯出發,主張以感官能力為標準,試圖重新評價進而承認動物的主要價值,那麽在人們對竹鼠的觀看和對除人之外的其他人死亡的分歧中,人們實際上確認了自己的安全地位,使動物分類再次有效,也使自己從動物的強光中解脫出來,特別是在哲學意義上。這是壹個頗具諷刺意味的局面:在壹個新的互聯空間裏,在這個不時宣布人的身份正在消亡、主體性正在消解、人的存在形式可能變得更加多樣和豐富的時代裏,人們癡迷於盯著竹鼠,從壹個傻子的生死中確認自己的人的身份,同時又在封閉和退縮,去面對人類日益模糊的主體邊界,去“開放”主體。

網上的觀眾是否感受不到竹鼠的痛苦,我們不能妄下結論。同樣,我們似乎也很難用缺乏想象力來壹勞永逸地解釋人們是如何選擇性地忽略那些被刻意掩蓋的屠殺場景的。問題的關鍵在於,人們對華農兄弟所展示的動物繁殖世界的無知,是他們對“這樣的世界裏仍然有物種存在”這壹事實的恐懼、排斥和重新擁抱。

批評為什麽不在手機屏幕上的人不能和贛州某個角落的壹只竹鼠搞曖昧,顯然是不現實的,因為畢竟不是所有的竹鼠都會被它們帶到廚房——有那麽壹兩只面容姣好,毛色出眾的白色竹鼠,變成了新的紅色,穿上了商家送的特制衣服。不僅要讓鼠和人恢復對除“我”之外的弱者命運的想象,還要接受“萌萌的凡人之事”很可能是死亡控制下的動物和食物之間更安全更好的答案這壹現實。

……………………

| ?)更多精彩內容和互動分享,請訪問微信“界面文化”(ID: 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以上是關於兄弟羊鼠有多嚴重的相關內容,是關於竹鼠的分享。看了老鼠和羊的共同點,希望這對大家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