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龍行的個人作品

龍行的個人作品

1,《中國近現代社會史》(合著)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臺灣省南天書局1998(繁體版)。

2.人口問題與現代社會,人民出版社1992年3月,臺灣省南天書局1998(繁體版)。

3.《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綱要》(合著),山西大學出版社1992 10月。

4.《近代華北鄉村社會的變遷》(副主編),人民出版社1998 11。

5.《山西現代社會研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2月。

6.《現代中國的民族覺醒》(合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3月。

7.《山大往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

8.《山西大學百年校史》(主編),中華書局,2002年3月。

9.《山西大學百年紀事》(主編),中華書局,2002年4月。

10,山西大學堂(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11,《多學科視野下的山西區域社會史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12,《區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主編),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

13,《中國近現代史新編(修訂版)》(合著),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

14,以水為中心的金水流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

15,《環境史視野下的近代山西社會》(主編),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5438+00。

16,《走向場域與社會》,三聯書店(北京),2007年2月,65438。

17,從社會史到區域社會史,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18,《閱讀檔案與閱讀歷史——北方農村集體化時代》(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986-1989;

1,論近代山西人口相對過剩,《山西大學學報》第3期,1986。

2.近代山西的高人口比例及其後果,《人口研究》第5期,1986。

3.社會史及相鄰學科(喬誌強,龍行),理論資訊1986 65438+2月6日。

4.清末地方誌的史料價值,山西方誌通訊1987 1。

5.《孫中山與中國近代人口問題》,《運城師範學院學報》第3期,1987。

6.《外國社會史研究》,《歷史資料》第2期,1987。

7.《論近代中國的“過剩”人口》,《山西大學學報》第4期,1987。

8.社會史視角下的中國人口史研究,光明日報,1987,165438+10月,11。

9.近年來中國人口史研究綜述,《中國歷史研究動態》第9期,1987。

10,二戰以來國外人口史研究及其現狀,人口研究1988 1。

11,近代中國的人口分布與遷移,歷史月刊1988,3期。

12,《中國近代人口發展略論》,北方,第4期,1988。

13,史家的奉獻,山西日報,1988年9月5日。

14,清末的戶口調查與反調查潮,《清史研究通訊》第4期,1988。

15,《論中國人口史研究》,《人口研究》第6期,1988。

16,《我看史學的危機》,山西日報1988 2月22日。

17,辛亥革命前夕的婦女運動,《山西大學學報》第3期,1988。

18,論近代中國人口城市化,近代史研究1989 1。

19,《中國近現代人口史綱要》,《中國人口科學》第2期,1989。

20.中國近代的人口問題,人民日報,5月29日,1989。

21,從“兩種生產”看中國近代農民起義,《山西大學學報》第3期,1989。

22.中國近代人口及其分布,歷史教學,第1989期,第11期。

23、《中國應加強人口史研究》,《中國歷史研究動態》1989 7。

24.《中國人口城市化與現代化》,《高校社會科學》第5期,1989。

1990-1999:

25.社會史與人口史,山西大學學報,第3期,1990。

26.太平天國革命前後江南地區的人口變化及其影響,《中國經濟史研究》第2期,1991。

27.清末民初婚姻新動向,近代史研究,1991年,3期。

28.人口因素與中國的現代化,學術季刊,第4期,1991。

29.現代化進程中的中西人口問題比較研究,《世界歷史》第4期,1992。

30.《辛亥革命前夕的人口狀況》,《歷史研究》第1992期,第1期。

31,人口問題與現代中國社會,第壹屆青年歷史學家研討會論文集,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

32.太平天國前後安徽的人口變化,歷史地理系列12。

33.《清代中葉的人口壓力與社會矛盾》,《中國歷史研究》第4期,1992。

34.清代四川人口發展的歷史特點,載《中國人口科學》第4期,1993。

35.《孫中山人口思想述評》,《山西大學學報》第2期,1993。

36.近五年來中國人口史研究概況,《中國歷史研究動態》,1993,12。

37.現代中國人口壓力的教訓,北京日報,7月21,0993。

38.論近代華北鄉村社會變遷——論區域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喬誌強、龍行),《歷史理論研究》1995,第2期..

39.《中國人口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讀書》,出版廣場4號,1995。

40.對社會史研究的建議(喬誌強、龍行),《社會史研究通訊》創刊號。

41,民族主義是孫中山人口思想的核心,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第5期,1998。

42、《支竹·林茨巨制》、《中華讀書報》1998年6月20日。

43.從社會史到區域社會史,山西大學學報,第3期,1998。

44.《中國近現代社會史研究中的若幹問題》,《士林》第3期,1998。

45.《對世紀之交中國社會的深入分析》,《清史研究》第4期,1998。

46.《中國近代人口流動與城市化研究述評》,《清史研究》第4期,1998。

47.新史學整體歷史追求,學習探索,1999,1。

48.對中國社會史研究的建議,社會史研究通訊1999 1。

49.《中國近代城市化的特點》,《清史研究》第4期,1999。

2000-

50.喬誌強:中國社會史研究的先驅,《山西文史資料》第11期,2000年。

51,左在西北的經營,《光明日報》,2000年6月30日。

52.《近代華北農村人口的變動與遷移》,《歷史研究》2000年第4期。

53.《明清以來山西水資源匱乏與水案的初步研究》,《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0年第6期。

54.秧歌裏的世界——論中國民間文學與社會史(興隆、碧源),《民俗學研究》第3期,2001。

55.《論特殊歷史理論與社會史範式》,《光明日報》2006年7月3日5438+0。

56.論歷史學碩士學位論文選題,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第9期,2001。

57.《人口因素與中國現代化》,載《中國社會史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8.《中國人口資源環境史研究》,《山西大學學報》第6期,2001。

59.註意從社會史的角度研究中國人口資源環境史,光明日報,2001,65438+2月4日。

60.山西大學校史三題,《山西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61,岑春煊與山西大學的創建,《光明日報》,2002年4月7日。

62.5月8日——山西大學校慶日的由來,光明日報,2002年4月10。

63.鄧初民——新中國第壹任主席,《光明日報》,2002年4月,12。

64.構建開放的人文精神,《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年第6期。

65.從與神會的相遇看近代山西民間宗教與宗教的沖突(趙),《義和團運動100周年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山東大學出版社,2002年。

66.《山西區域社會史研究中的四個問題》,《山西日報》2003年2月2日。

66.《論近代中國的城市化》,新史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10。

67.社會史與經濟史,《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68.《正逢其時修清史》,《山西日報》,2004年7月6日。

68.壹個重要的社會歷史資料,山西日報,2004年,12,14。

69.《近代陜西集市的數量、分布及變遷研究》(龍行、張萬壽),《中國經濟史研究》,2004年第2期。

70.論區域社會史研究的理論與方法——明清山西社會史研究,《歷史理論研究》2004年第4期,收錄於《黃河文化論壇》第13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1,社會史視野下的晉商與地方社會研究,山西大學學報,1,2005。

72.不幸的人才:大陸鄉紳劉大鵬的人生軌跡,《清史研究》2005年第2期。

73.2005年4月石林金水谷36個村落水利祭祀制度的個案研究。

74.山西商會與地方社會,《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75、《中國日報& lt《再思翟日記》的發現及國內外研究現狀,顧村紅橋,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76.永恒的太行精神,光明日報,2005年6月10。

77.從“治水社”到“水利社”,《讀書》,2005年第8期。

78.《對二十年來中國近代社會史研究的反思》,《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

79.中國社會史研究的基石:::《中華讀書報》,2006年4月。收入《焦敏書香》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65438+2月版。

80.明清以來金水流域的環境與災害——以“流域災害”為中心的田野調查與研究,《石林》2006年第2期,2007年收錄於三聯書店《與方主編的《清代災害與中國社會》。

81,喬健先生的鄉土關懷與我的紅橋情結,族群與社會,臺灣省吳楠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82.尖子灣田野調查劄記(,劉,),《當代中國研究》,2007年第6期。

83.——<敘事與土地改革——與<農村中國,壹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話語比較》(劉醒龍·林顏歌),《當代中國研究》,2006年冬季號(臺灣省,第95期,第13,第4期)。

84.雙重敘事與土地改革——關於、& lt《農村中國,壹個社會主義國家>的文本研究》(劉醒龍·林顏歌),《農村中國評論》第二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

85.《追求集體化——尖子灣村田野調查筆記》,載《中國農村研究》(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中心),2004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86.影像歷史:基於中心化的視覺闡釋,《新歷史:感覺、影像與敘事》(楊念群主編),三聯書店,2007年。

87.《集體化時代的農村基層檔案簡述》,載於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龍行、馬偉強),《中國農村研究》(黃宗智主編)第5期,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88.在鄉村與鄉村之間——勞動模範李順達的個人生活史,《山西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山西大學學報》創刊60周年名家論壇特刊。

89.李順達,獨立的“政治標本”,《澳門月刊》2007年8月號。

90.李順達:壹個農民的喜與悲,傳記(臺灣),卷91,第2期..

91,《過去20年的中國近現代社會史》(龍行、胡迎澤),《中國近現代史雜誌》第1卷第2期2007年12月。

92.引入研究性教學理念提高教學質量,中國大學教學,10,2007。

93.《不只是學術》,發展導報,2007,165438+10月20日;山西日報,2008年6月5438+10月8日

94.《公共秩序的形成與變遷:唐宋以來山西春社的歷史考察》(張俊峰、龍行),《人類社會經濟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和作用》,三秦出版社,2007年。

95.水利社會史初探——兼論以水為中心的山西社會,《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96、《汾河清·山西盛》,《山西日報》2008年5月20日。

97、《集體化時代的農村基層檔案:山西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檔案》(龍行、馬偉強)《現代中國》2008年34期:372-395 .

98.從社會史到區域社會史——20年學術經驗述評,《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99.《用壹瓣心香祭師》,《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9月20日,《山西日報》2008年6月7日。

100,“歷史課要“走向田野和社會”——關於區域社會史教學實踐的新理念”

(做壹條龍,永遠做壹個兵),《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年第12期。

101,《清代新疆的晉商,晚清以來的經濟與社會》,、石主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102,新農村與新農村建設(龍行胡迎澤),山西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103,《走向多元開放的社會史——中國社會史研究30年回顧與展望》(趙世瑜興隆常建華),《光明日報》,2009年3月24日。

104,《化荒誕為神奇:陜西“水母女神”信仰與陜西地方社會》(張俊峰),第58期,珠海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香港,2009年。

105,汾河清水山西生(修訂稿)(報告廳),中國教育報,2009年6月14。

106,加強本科教學團隊建設的策略與效果,中國高等教育第12期,2009。

107,《自下而上:中國當代農村社會研究的社會史視角》,《當代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21期,全文轉載。1,平遙古城序。

2.晉中商人與地方社會序。

3.明代山西資料集序。

4.感受孟二東的平凡精神,山西大學學報,2006年6月5438+10月1。

5、《鄉賢柴佐子》,《山西大學報》2006年2月28日。

6.中西合璧:山西大學堂的前十年,山西大學報,2005年9月10。

7.有《五月八日:山西大學校慶日》等11篇,《山西大學報》2001-2002年連載。

8.檔案中的校史,山西大學學報,2010,1。

9.文理生積極選中國式講堂,山西大學學報,2007年6月65438+10月1。

10,《心香祭師》,山西大學學報,2008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