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層次:安全需要:整個機體是壹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覺器官、效應器器官、智力等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科學和人生觀也可以看作是滿足安全需要的壹部分。當然,這種需求壹旦相對得到滿足,就不再是激勵因素。
3.第三層次:情感和歸屬感的需要:每個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系和關心。情感需求比生理需求更細致,與壹個人的生理特征、經歷、教育和宗教信仰有關。
4.第四個層次:尊重的需要:每個人都想擁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認可。尊重的需要可以分為內在尊重和外在尊重。內在的尊重是指壹個人希望在各種情況下變得強大、能幹、自信、獨立。簡而言之,內在的尊重是人的自尊。外在的尊重是指壹個人希望擁有地位、威望、尊重、信任和他人的高度贊揚。
5.第五層次: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是最高層次,是指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接納自己和他人,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覺悟,善於獨立做事,要求獨處不受打擾,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壹切。
擴展數據: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人文科學的理論之壹,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他的論文《人類動機理論》1943中提出。書中把人的需求像梯子壹樣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參考資料: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