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如何探索人體解剖學?

如何探索人體解剖學?

人體解剖學總是被誤認為是現代科學的產物,但當我們仔細研究這壹事實時,我們很容易發現,它實際上在中國醫學史上存在了很長壹段時間。它和其他學科壹起發展,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它們也在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

中國解剖學的起源很早,“解剖”壹詞最早是在《靈樞·水鏡》中提出的:“人若八尺,其肉在此,從外可量,其死可解剖。”早在古代,傳說中的於之就可以稱得上是解剖學專家。據司馬遷《扁鵲臧宮傳》記載:“古有於之為醫,不以湯治病,以石引石,以毒熨案。當他撤出時,他看到了疾病,因為失去了五個藏人。看來於之是壹個熟練的解剖學家。雖然傳的很傳奇,但這個記載條理清晰,條理分明:先割肉,疏通筋脈,按摩神經,再開胸腹膜,抓大網膜,最後洗胃,洗五臟。這個傳說雖然離奇,但也揭示了中國早期的解剖活動。

據史料記載,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體結構的秘密就已經吸引了原始人類。他們往往無法理解人體的壹些生理現象,而另壹些病理現象則讓他們感到恐懼。當時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普遍建立了神和神的神秘觀念。但在日常生活中,他們用石刀、石斧剖開動物的體腔,或者部落戰爭造成的斷肢、開膛等現象,使當時的人們初步了解了動物和人體的內部結構。這些都對解剖學思想萌芽的產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秦漢時期,由於金屬刀的普遍使用,解剖學知識開始豐富。《內經·靈樞》曾說:人體的外形可通過測量得知,內臟的位置可通過觸診探查,人死後可通過解剖觀察...

起源於戰國時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經》記載了壹個傳說:“鯨三歲死,不腐。是以武刀斬之,化為黃龍。”意思是天帝未能派出“鯨魚”治水,“鯨魚”被當作死罪處理。沒想到的是,鯨魚死後三年屍體都沒有腐爛。皇帝很驚訝,於是他給了另壹個神壹把寶刀,武刀,去砍鯨魚。我本不想舉劍,壹條黃龍飛出鯨身,騰空而起,降“於”於,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剖腹而生。如果古代人從來沒有用刀剖腹的做法,怎麽會有如此生動的剖腹產傳說?

雖然這只是神話傳說,但考古發掘的實物為我們提供了更確切的證據。3000年前刻在甲骨上的象形文字,很多都與人類醫學有關,比如“兒”字,象征著孩子的頭沒有閉合;“孕”字呈大肚狀,腹中有子:“古”字表示腹中有寄生蟲。這些象形文字的創造是基於對人體的正確認識。

《黃帝內經》開始正式記載人體解剖。2000多年前中國的醫生就開創了屍體解剖的先例。《內經》中的胃腸、經絡、筋、骨度、脈度都是描述解剖的專章。其中詳細記錄了人體骨骼、部位、臟器、血管的長度、重量、體積、容量等。書中的壹些解剖學名稱,主要臟腑的名稱,沿用至今。

但由於封建禮教和落後文化的束縛,嚴重阻礙了它的發展。那些“皮開肉綻”、深受其害的家長們。孝,不可損,也是孝之始。如果妳違反了它,妳會被殺死。歷史上有個例子:南朝有個叫唐慈的人,臨死前吐了二十多只蟲子。他的妻子和兒子在他死前按照他的指示解剖了他的屍體。結果,統治者以不孝不道德的罪名,當街將他的母親和兒子斬首。刑法規定不允許屍檢,視為對死者的傷害。

如果說中國醫學解剖史配得上壹部巨著的話,那應該歸功於清代醫學家王清任(1768-1831)。王清任是河北玉田縣人。他醫術精湛,在北京享有盛譽。在行醫過程中,他深深感受到解剖知識的重要性。“醫生診斷疾病,首先要了解臟腑。”否則“來源不對,壹切都沒了。”他研究了壹些古籍和臟腑數字後,發現其中有許多矛盾之處,於是很遺憾地說:“不知道臟腑而寫書是癡人說夢,不知道臟腑而不治病。跟瞎子走夜路有什麽不壹樣?”於是他致力於人體內臟的研究長達42年。

根據王清任的敘述,他30歲時在河北灤州稻地鎮行醫,當時小兒瘟疫流行。每天都有生病的孩子被殺害。在鐘毅公墓,窮人坐在座位上而不是棺材上,王清任每天早上吃完狗糧後都去看孩子們的屍體。十天裏,他看到了大約二三十具完整的兒童屍體,可惜他從來沒有看到過橫膈膜。後來在奉天和北京,他三次去刑場驗身。在沒有屍體可供解剖研究的時候,他飼養牲畜進行比較解剖實驗。他是中國解剖學史上第壹個做動物解剖實驗的醫學家。但是他還是沒有看到人體橫膈膜的形狀和位置,他很不甘心。有壹次,他在看病的時候,碰巧遇到壹個人,他親眼見過子宮帽。王清任喜出望外,虛心求教,終於找到了隔膜的位置。公元1830年,王清任根據自己的臨床經驗編寫並繪有《臟腑圖冊》的《譯林改錯》壹書問世。

清代名醫王清任大膽進行人體解剖,壹些封建倫理道德的捍衛者辱罵他是“教人在壹堆軍火裏學醫術,殺人不眨眼”。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中國解剖學的進步。

綜上所述,中國的醫學理論在奠基時期就有了解剖實踐的基礎。這種解剖在今天雖然膚淺簡單,但從中可以看到古代醫學家在科學事業上的大膽探索和實幹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