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北京故宮文物的保護及其功能價值

北京故宮文物的保護及其功能價值

北京故宮文物的保護及其功能價值

2015年,由故宮和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歷史研究所共同編制的《故宮保護總體規劃》出版並征求意見。規劃的保護對象為故宮及其產權單位,包括故宮、端門、大高玄殿、黃石閣、時宇衙門、巡檢司、明清皇家建築5處,總面積106公頃。規劃範圍與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緩沖區相同,即故宮周邊區域,預計2025年實現目標。

故宮每年觀眾15萬,在世界所有博物館和世界文化遺產中排名第壹。自2065438年6月13日起,故宮嘗試用實名制登記制度限制日流量8萬人售票。

2065438+2006年8月22日,故宮在北京宣布養心殿研究修復工程科研項目全面啟動。養心殿研究修復工程是我國第壹個可移動和不可移動文物綜合研究修復工程。故宮博物院將以此項目為契機,通過機制創新,建立文化遺產修復的科學規範,開創中國文化遺產修復保護的典範。

博物學

故宮博物院的建立有兩層含義:壹是民主革命的又壹次勝利,對復辟勢力的致命打擊;二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偉大成就。民國十四年(1925)6月10日,故宮博物院舉行開館儀式。

博物館是出於文化和教育目的收集、研究、展示和保存實物的機構。將作為君主法制的象征和僅供皇帝享用的珍貴文物,變成全民族的財富。故宮博物院成立時,制定了《故宮博物院臨時理事會章程》。

民國十七年(1928),國民政府頒布了《故宮博物院組織法》,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關於博物館的法律,後來又頒布了《中華民國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條例》。這兩個文件在故宮博物院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標誌著該院從草根走向成熟,也標誌著我國博物館事業開始步入正軌。

遺產價值

1987年,北京故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組織對故宮的評價是什麽?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其園林景觀和擁有9000個房間的巨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期中國文明的寶貴歷史見證。?

故宮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加深了人們對故宮古建築價值的認識。故宮代表了壹種已經成為歷史的文化,它有著宮廷文化的外殼。同時代表了當時的主流文化。經過長時間的歷史篩選和積累,當然不能簡單使用?封建落後?總結壹下。故宮和博物館不是不相關、對立的,而是有機統壹、相輔相成的。結合起來看,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集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文化博物館於壹體的博物館,是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始顯示?博物館和文化遺產的基本原則。世界文化遺產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多樣性。從世界文化遺產的角度來看,人們努力探索和了解故宮的突出和普遍價值。

?文化遺產?觀念的引入突破了傳統?文物?觀念的局限強化了遺產的環保意識和享受意識,以及全社會必須承擔管理和保護的觀念,促使人們向其學習。宏偉的紫禁城?去看看故宮的保護。這在故宮的保護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不僅要保護故宮本身,還要保護它的環境。

以前我們只關註故宮本身的保護。後來我們才知道,與宮殿相連的護城河也是宮殿的自然組成部分,必須處理。於是在90年代,我們投資6億元治理護城河,用了3年時間,改變了長期以來臟、亂、差的面貌。按照世界遺產委員會的要求,必須劃定文化遺產地的外圍?緩沖?保護周圍原有的歷史風貌和環境。2007年5月,在北京舉行?東亞文物保護理念與實踐國際研討會?通過的《北京文件》高度評價了中國遺產保護的政策和原則,充分肯定了故宮等世界遺產地的修繕,這是對不同文化背景的世界遺產及其獨特保護方式的尊重。

學術價值

對古代宮殿的研究是由故宮博物院在2003年提出的。它是以北京故宮及其豐富的藏品為研究對象的壹門科學。古代宮殿學研究主要包括故宮宮殿建築群、文物藏品、宮殿歷史文物、明清檔案、清代典籍、故宮博物院史等六個方面,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學科內涵。故宮文化是以皇帝、皇權、皇宮為核心的皇家文化。古代宮殿學的提出和建立,將使其研究進入自覺階段,從整體上提高古代宮殿學的水平。

從古代宮殿學的角度看故宮,不僅認識到故宮古建築和宮殿文物的重要價值,還看到了宮殿的歷史遺存。更重要的是,古建築、文物、歷史遺跡和這裏發生過的人和事,是壹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這種認識是古代宮殿學產生的重要基礎,也有利於進壹步挖掘故宮的歷史文化內涵。

故宮文化的這種完整性,也讓散落在院外、海外、國外的老清宮文物和檔案有了學術歸宿。基於此,海峽兩岸故宮博物院在學術研究上的交流與合作是必然的,人為的阻隔只能是暫時的。事實上,這種交流是不斷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