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在古代日本,中國是老師。它主要學習了哪些中國文化?

在古代日本,中國是老師。它主要學習了哪些中國文化?

1868明治維新之前,日本長期以中國為師,這壹點得到了中日兩國的廣泛認可。

日本朝廷從推古變法時期就開始大量學習中國文化。6世紀末,日本朝廷進行了推古王朝的改革。在鼓吹中國佛教的聖德太子的贊助下,他研究了中國的國家制度和思想文化。日本人借鑒了中國的佛教和百家思想,制定了憲法第17條。聖德太子親自註釋了許多佛教經典,在中國廣泛修建佛教寺廟,宣傳佛教思想。

聖德太子

在日本江戶時代的日本漢學和藍雪出現之前,日本所謂的學問主要是來自中國的儒教和佛教,尤其是儒學。

後來日本傳統文化是以中國的儒教、佛教等文化為基礎,結合當地的思想發展起來的。壹些日本學者認為,如果拋棄中國文化,日本就不會有傳統文化。

因為清初以前中國文化在東方占絕對優勢,所以古代日本非常推崇中國文化。日本明治維新前的學習方向叫“和魂與士”。也就是說,日本人要有日本的精神,但內心也要充滿中國的知識。

中國唐朝時期,日本人進行了大規模、全方位的“師夷長技”戰略,向唐朝派出了18個使團,使團最多時達到8 00多個。他們把國內的人才留在中國,研究中國的政治制度、醫學、建築、藝術等各個方面。他們中的壹些人已經學習了二三十年,回到日本後,經常被政府重用,宣傳中國文化。因為向中國學習受益匪淺,當時日本稱中國為“父國”,自稱“子國”。

日本駐唐朝使節

當蒙古人統治中國並建立元朝時,日本人認為中國被野蠻的蒙古人統治,失去了正統的中國文化。正統的中國文化壹直被日本繼承,所以它長期以來壹直聲稱自己有正統的中國文化。可見當時日本是很尊重中國文化的。

首先,日本文字是在漢字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

由於中國文化在古代東亞處於主導地位,中國漢字長期以來是東亞地區日本、朝鮮半島、琉球、越南唯壹的通用文字,在20世紀以前都是這些國家的書寫規範文字。

在漢字傳入日本之前,日本人只用語音相互交流,沒有文字。漢字傳入的時候,日本人還是用當地的聲音說話,開始用漢字書寫。

後來很多日本人覺得外國漢字不習慣書寫,就開始簡化漢字的書寫,這樣就形成了假名。例如,漢字“和”縮寫為“よヨ”,漢字“乃”縮寫為“の”等等。

日語假名

現代日語中,常用漢字有2100多個,在日語官方文獻中仍以漢字為主。1964年,日本國立研究所調查了90種雜誌術語,得出的結論是:中文占47.5%,日文占36.7%,西文占近10%。

第二,儒家思想影響了日本社會的許多方面

據日本史書記載,公元248年,中國五經博士王人從朝鮮來到日本,將《論語》、《孝經》、《千字文》等中國儒家經典帶到了日本。這是儒家書籍第壹次從中國傳到日本。

日本在向中國隋唐學習的過程中,逐漸開始運用儒家思想和孔子“忠、仁、義、禮”的思想來治理國家。在江戶時代,日本就已經采納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

在現代日本,許多儒家的生活和道德原則仍然受到尊重,如忠誠,孝順,誠實和正義。《尚書》、《論語》、《易經》等儒家經典在日本家喻戶曉。

日本從古到今的稱謂,除了現在的“淩河”之外,都取自中國古籍。比如日本古代的元年數字“大華”就來自中國的儒家經典《尚書》,意為巨變。明治,日本明治維新的稱號,也來源於儒家的《易經》,意為修復明朝的政治事務。

部長

第三,日本產生的主要宗教神道教大量吸收了中國佛教和儒家思想,也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

神道這個名字來自中國的易經。日本神道教吸收了很多儒家思想。如“忠君”、“大同社會”。

第四,中國的中醫理論對日本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公元5世紀,朝鮮使者用中醫技術給日本天皇治病,讓日本開始看到中醫理論的價值。中醫理論從朝鮮半島傳入日本,是日本醫學發展的起源。隋唐宋時期的中醫經典不斷從中國傳到日本,成為日本醫學的主流理論。流傳到日本的中醫名著有《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

後來日本逐漸將中國的中醫理論本土化,最終在江戶時代中期形成了真正的日本傳統醫學,既是東方醫學,也是中國醫學,在日本獨立發展。

日本明治維新後,西醫逐漸壓倒中醫在日本占據主導地位。但由於中草藥比西藥毒性小,近幾十年來,日本政府重新扶持中醫藥發展,將其打造成“國寶”產業。在國際上,日本中醫的發展大有趕超中國中醫的勢頭。到2010年,日本人服用中藥(中藥)的比例已經從40年前的19%上升到72%。中醫在日本有很大的復興勢頭。

武士

第五,日本武士道精神深受中國儒教和佛教的影響。

武士道是日本封建社會武士階級的道德規範,是日本精神文化的核心,對日本國民性有著深刻的影響。武士道起源於日本鐮倉幕府時期,吸收了江戶時代的儒釋道思想而形成。

日本近代著名學者新渡戶稻造認為,孔子思想是武士道最重要的思想來源,《論語》中“勇、仁、誠”等優秀品質是武士道的思想精髓。

武士道還吸收了儒家的“忠勇”思想。然而,與中國相比,日本對忠誠和英雄主義思想的態度非常激進。當壹個武士無法完成主人交給的壹些任務時,就需要剖腹產自殺。

第六,大量的日本習俗是從中國學來的。

日本最著名的三大“花道、茶道、書道”都起源於中國,並結合日本本土特色發展而來。

日本的和服是在中國三國時期吳服飾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所以在日本也叫吳服。

日本的相撲、柔道、筷子、榻榻米、木屐、推拉門窗都是從中國古代學來的。

日本傳統風格街

現代日本城市中許多街道的建築風格仍然與中國唐朝時期的建築風格相似。走在現代日本的道路上,隨處可見寫有漢字的標牌。

日本和中國壹衣帶水,是中國文化圈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家之壹。中國文化的傳入大大加速了日本歷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