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明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其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麽?為什麽沒有歐洲快?

明代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其發展的主要特點是什麽?為什麽沒有歐洲快?

明朝前期到中期,科技大發展,壹直到16世紀,都處於世界前列。

這壹時期出現的科學著作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的《天工開物》、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方以智的《物理學概論》。還有《徐霞客遊記》等作品,是我們研究和借鑒古代技術的珍貴文獻。

於謙寫的《煤頌》壹詩,說明了當時煤的廣泛使用。季承的《園林冶金學》是壹部園林建築專著。

明朝的軍事科技也比較發達,明末有矛槍和威力強大的火炮。據說有壹個叫萬虎的人,坐在綁著火藥棒的椅子上,試圖借助火藥的推力飛上天空,但是失敗了,成為世界上第壹個為探索太空而死的人。

1天文氣象學:

公元14世紀中葉的《白猿獻三光》(作者不詳)中有132幅雲圖,這些雲圖與天氣變化有關,大部分符合現代氣象學原理。(直到公元1879年,歐洲才出版了16幅雲圖。)

南京建立了史靜天文臺。

1439年制作的渾天儀,背景是北京(1900年被八國聯軍和德國搶走。將在0+09265438返回,設置在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1442北京設立天文臺。

1446建旗電影院(位於北京古觀象臺西南)

李之藻寫於1607出版(介紹西方天文觀點,講解渾天理論)

1617年,張協在東西考中記錄了海洋占領等詳細信息。

1634年,我國第壹臺天文望遠鏡“雍”正式安裝。

2數學物理:

吳京寫於1450 <九章算法比較百科>:

1584年,朱載(於)發表《易》。

程大偉寫於1592《算法統壹》是最早的用珠算方法開方開方的記載。

徐光啟和利瑪竇在1606年開始壹起翻譯

1613李智造根據西方人克拉維斯《實用算術導論》和中國程大偉編自

1637年,宋在《論齊》和《齊聲》中對聲音的產生和傳播作了科學的解釋。他認為聲音是由物體沖擊空氣的振動或快速運動產生的,聲音通過空氣傳播,類似於水波。

方以智在《物理學提示》第二卷中提出:“當宇宙(時間)轉向空間時,宇宙中就會有宇宙,宇宙中也會有宇宙。”也就是說,時間和空間不能彼此獨立存在。

《物理提示》1卷對大氣折射現象進行了正確解釋。

民間光學儀器制造商孫,制造了放大鏡、顯微鏡等數十種光學儀器,並撰寫了《鏡史》(失傳)。

3醫學:

1406年,朱迪等人主持了《普濟方》的收集和編纂工作(包含61739個方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醫學方書。)

1567年,寧國地區太平縣試行中國人痘接種法預防天花。接種天花疫苗是人工免疫的開端,也是醫學史上的壹大成就。17世紀,中國的疫苗接種技術已經相當完善,並已推廣到全國。中國的疫苗接種方法於17世紀初傳入歐洲。)

1596李時珍《本草綱目》在南京正式出版。

同時還有《令狐脈》、《奇經八脈》。

1601年,楊繼洲寫了《針灸大成》。

1617,陳世功寫的正宗外科學(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劑。他註重實踐,勇於創新,創造性地進行了趾截肢、氣管縫合等外科手術,為我國外科做出了貢獻。書中也討論了壹些腫瘤。)

1624,撰寫的《〈經學〉:出版,同年,荊嶽主編《與附易》

1640《凈月全書》64卷成冊。

1641年吳有興著《瘟疫論》

王夫之在《思考與求證錄》中提出了生物體新陳代謝的概念。他說:“質量壹代比壹代好,而且...肌肉日生舊消,人所不知。人見其形不變而不知其質已動,……”

4農學:

1376於宗撰寫了《植樹書》(記載了各種樹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距離嫁接,桑、梨的遠距離嫁接等)。

1406年出版朱筠《救荒本草綱目》(收集食用野生植物414種,註明產地、形狀、味道、食用部位和食用方法,並繪制精美地圖)。

1511年中國開始種植玉米。

65438年至0547年,馬壹龍撰寫了《農學論》,記載了水稻精耕、密植、育秧、移栽等種植經驗,是我國第壹部從哲學角度闡述農業技術的著作。)

1582舒凡傳入中國。

65438-0596年,屠本君撰寫了我國現存最早的海洋生物專著《閩中雜記》(記載了沿海地區以海洋無脊椎動物和魚類為主的200多種水生動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

1608年,於人(余)和於傑(於本恒)合著《元亨治馬》(獸醫名著,包括馬、牛、駱駝的治療經驗,至今仍有實用價值。)

1617由趙蛹<植物產品>(關於番茄種植技術等。)

徐光啟寫於1628《農業政治百科》

5在學校:

1405-1431年,鄭和率領龐大的遠洋船隊出使西方30多個國家。

1425

1536黃中柱(記錄東南亞歷史與中國南洋的交通情況)

1565胡宗憲編《海圖編》:記錄中日交通和抗日事務

公元1639年,顧開始編纂《趙宇誌》和《天下郡、國、病誌》。

1640年,徐洪祖《徐霞客遊記》正式寫成。

6化學、冶煉和化學工業:

1521年,四川嘉州(今樂山)被鉆入數百米深的油井。

1596熱采礦法記錄采礦技術

65438年至0596年,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276種無機藥物的化學性質和蒸餾、蒸發、升華、重結晶、沈澱、燒灼等技術。

1637年,宋在描述天宮冶煉技術時,把鉛、銅、汞、硫等多種化學元素視為基本物質,把與它們有關的反應所產生的物質視為派生物質,從而產生了化學元素概念的萌芽。

1637年,宋在《天工五金》中記載了密封加熱冶煉“日鉛”(即鋅)的方法。在明朝,壹些硬幣“永樂鮑彤”(公元1403-1424)含有高達99%的鋅。歐洲直到18世紀才開始煉鋅。

1637宋在《天工》中記載了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的諸多成就,如冶煉生鐵和熟鐵(低碳鋼)的連續生產工藝,退火、正火、淬火、化學熱處理等鋼材熱處理工藝,固體滲碳工藝等。

方以智在《物理學》第七卷中記載了冶煉焦炭的方法:“到處都產煤。臭的,燒了關了。”當它變成壹塊石頭,它被鑿成壹個熔爐,被稱為礁。“煉焦在公元1771年才在歐洲開始。

7機械制造:

(1372碗口矛,口徑11cm,上面有銘文,說明是為水軍配備的。附照片)

1377(小口徑管狀。附圖)

14世紀寫的《龍經》

14年底“神火飛鴉”發明(附圖)

1405年,鄭和船隊建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遠洋船舶“寶船”,船長150余米,定員千余人。

1453銅器(滑動室型。附圖)

1524在北京鑄造法國大炮。

16世紀中葉,發明了“龍出水”。箭上有龍頭,下有圓筒,圓筒裏層層疊疊地裝著火箭,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多級火箭(關於“火龍出水”,在明末出版的軍事書籍如《武北誌》、《火龍經》中都有記載,並附有附圖。)

1558年,中國第壹批萬把火繩槍制成,稱為“喙矛”。

1580年,戚繼光發明了“自制鋼輪火”(效果和地雷差不多)。

1598趙世貞贈送,記錄矛的制作和使用方法(附圖)

1626王駒編著了我國第壹部系統的機械工程專著:

1637年,宋編寫了《中國科學技術大百科全書<天宮吳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