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瑞昌商周古礦井是世界上第壹個采用先進的“木支架”進行深部開采的礦井。它和現代礦井壹樣,采用了由“坑木”、“制造”、“頂梁”、“立柱”、“地獄”組成的框架式“天花板”安全支護技術,利用鑿井水平解決了通風問題。挖掘工具包括青銅斧、鏟子、鑿子等。,挖掘工具有鐵鍬、木鏟,裝載工具有竹籃、簸箕,提升工具有木滾筒、掛鉤、繩索,選礦工具有帶活動擋板的“節水選礦木溜槽”,是世界上最早、最先進的深井。
炸藥采礦是現代采礦業的壹大特征。中國是發明火藥的國家,中國的“火藥爆破”采礦技術始於明代。在世界範圍內,直到19世紀才被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和得克薩斯州的大礦采用,比中國晚了400多年。
利用礦苗與礦物的* * *關系和上下關系找礦。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朱砂、水銀、鐵器的使用,是人們對礦產種類認識增加的具體表現,也說明露頭發現的礦產種類在迅速增加。《山海經》中記載的礦物大多是礦物的露頭,即礦苗。比如《南山經》中記載的,招搖的山是“富玉”,堂中的山是“富水富玉,富金”。戰國時期的《關帝子疏篇》記載了利用* * *關系和礦物的上下關系進行找礦,如:“山,上有赭石,下有鐵;上面有銀(“”是“鉛”的變體);如果有壹天,底下有銀子;上面有朱砂的,下面有黃金;上面有壹種石頭,下面有銅和金。此山見榮者也。”又說:“上有朱砂,下有黃金;上有慈石,下有銅金;上面有靈石,下面有錫和紫銅;上面有赭石的人下面有鐵。此山見榮者也。”所謂“山中榮耀”,就是礦苗的露頭。現代地質學家夏把它們總結為六種,稱為“六管”:壹是山上有赭石,山下有鐵;第二,山上有磁鐵,下面有銅和金;第三,山上有鉛,山下有銀;第四,山上有朱砂,山下有黃金;第五,山上有靈石,下面有鉛、錫、紫銅;第六,山上有銀,山下有丹。“官六條”包括鐵、銅、錫、鉛、金、銀、汞等七種金屬礦物。它是西漢以前探礦和采礦實踐經驗的總結。
利用指示植物進行勘探。南北朝梁時期,出現了著名的植物找礦著作《地鏡圖》。原書《地鏡圖》已經失傳,現在只能從後人的語錄中看到部分內容。其主要觀點是將地下礦床與地表植物聯系起來,是現代指示植物找礦或生物地球化學找礦方法的開端,是壹種具有重大科學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當然,這個新理論是逐漸形成的,而不是突然形成的。回過頭來看,我們發現荀子的《勸學篇》曾經說過:“玉在山上,草木潤澤”,首次提出了山上存在的礦物與周圍植物生態有關的觀點。張華的《博物誌》也說“山...哪裏有山谷,哪裏就有玉”。到了“地面鏡像地圖”,內容將大大豐富。書中說:“二月中旬,草木先生低垂之時,其下有美玉。五月中旬,草木葉綠厚無汁,垂技者地中有玉。八月中旬,草木若下垂,則有美玉(下)。有雲,八月之後,死者也有玉。12月中旬,樹下有美玉,獨特的枝葉垂下。山上有蔥,山下有銀,光幽幽白。草莖紅艷,下有鉛;草莖黃而美,下有青銅器。”唐代的段石成(?~ 863)對它作了初步的整理,說:“山上有蔥,山下有銀;山下有黃金;山上有姜,山下有銅錫;山中有寶玉,旁木枝低垂。”(《酉陽雜》卷十六)這些記載可能不完全符合實際情況,但他指出以指示植物找礦的方向是正確的。
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曾對中國古代利用指示植物理論的發明和發展作過恰如其分的評價。他說:“中國人在古代所作的觀察,確實可以說是現代科學理論和實踐的先驅,這些理論和實踐現在仍在迅速發展,範圍非常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