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是漢代建安時期(196-220)七位文學家的統稱,包括孔融、陳琳、王燦、徐幹、阮瑀、楊穎、劉真。這七人大體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之外的文學成就,所以“七子”說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認同。
“七子”之名,始於曹丕《典論論文》:“今文人有魯孔居,廣陵陳張,王參,北海許,劉晨阮瑀玉娟,汝南滎陽德聯,東平商賈劉振。七子之人,學業無所剩,言語無所剩,自傲千裏。"
除孔融與曹操政見不合外,其余六族經歷各異,但都遭遇了漢末之亂。後來他們投奔了曹操,地位發生了變化,獲得了安定富足的生活。他們視曹操為心腹,想靠他做點事。所以他們的詩和曹石父子有很多相似之處。由於建安七子曾共同居住在杜威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故又被稱為“中野七子”。
他們都為詩歌、散文、散文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建安七子與“三曹”常被視為漢末三國時期文學成就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