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賈誼《吊屈原文》全文及翻譯

賈誼《吊屈原文》全文及翻譯

《文心雕龍·哀》的原文與翻譯

(1)

憲法上的題字是1:“短折即悲。”②哀慟者,依之;悲是靠心的,所以叫悲。以文字送慰唁3,以無淚遮哀4,故不在黃毛5,而須驚6。昨日三良為秦7殉難,百夫不贖8,萬物皆亡。黃鳥給了10的哀悼,也壓制了11的詩歌裏人民的哀悼!而漢武在12關禪,而火子侯在13暴死,皇帝在14受傷寫詩,也作了悼詩等等。以及後漢汝陽王之死(15)、崔元悼亡(16)、前公式(17)。但是我去了鬼門關18,很奇怪,沒管。騎龍騎雲,不死不喪;五個字就死了,還挺像歌謠的,好像漢武也是20。至於蘇神和張生,21,以及22首挽歌,雖然表達了他們的感情,但都不是很真誠。建安的喪是24,魏長窮好,25,《走女》是26,有時候是27。潘嶽的繼任者是28歲,真的很漂亮。看其若有所思的文字,變30,愛洞悲31,敘事如傳32;結字抄《詩》促四字三十三字,慢句少;所以才有可能正氣凜然文質彬彬,古體新趣,陸瑾和紫莖澤蘭是35,不壹樣也不壹樣。

[翻譯]

《易·周樹實發》說:“英年早逝者,謂之喪。”悲傷是依賴,悲傷必須依賴內心,所以叫悲傷。悼念的寫法主要是對英年早逝者的悼念。所以和老人無關,必須給短命去世的孩子用。從前,子車家的三個好兒子為秦穆公陪葬;他們的死不是壹百個人可以挽回的。這種情況和人的早逝是壹樣的。《黃鳥》這首詩表達了他們的哀愁,或許可以看作是《詩經》中的壹首挽歌。漢武帝去泰山祭天的時候,跟著他的霍山突然死了。漢武帝寫的詩也是悼亡詩。直到東漢汝南王常陸去世後,崔元才為常陸寫了壹篇悼文,改變了過去寫悼文的格式。但上面說死者沖進鬼門關,很詭異,不合理;又說逝者乘龍在雲端,入仙境無愁;最後壹段用的是五言句式,看起來是歌謠的形式,和漢武帝為霍山寫的悼詞略近。東漢的肅順和張生都寫過挽歌。雖然他們是感性的和文學的,但他們未能充分表達他們的真實感受。只有徐玉幹在建安時期寫得比較好的挽歌,他的《傷逝》包含了壹些悲涼的感情。潘嶽在金代對挽歌的續寫,確實集中了挽歌創作的優勢。他想象力豐富,文字多變,感情深沈悲涼,敘述如寫傳記,用詞仿自詩經。那種音節緊密的四字句,很少描寫松散;所以可以寫得正直,文字優美,但沿著舊的風格,又顯出新的趣味。尤其是潘嶽的《悼念陸瑾》和《悼念任子賢的妻子佩蘭孤兒》,從來沒有寫得這麽好。

[註釋]

1詩仙(詩城):《易周樹詩法》中的壹段話,引自《王應麟困學筆記》卷二,註“賦仙”二字說:《文心雕龍》說“賦”,為此。”這裏是用“葬憲”來指代“易釋法”。體質:布發。喬治:封建帝王和大臣死後增加的頭銜。

2短折愁:這是《易·周樹·謝法解》中的話,原文是:“蚤(初)孤短折愁,公人短折愁。”根據孔超的註釋,當人們死於“未知的事情”或“未能做出貢獻”時,這被稱為哀悼。折:英年早逝,英年早逝。3發送:發送。這是指表情。

4無淚:唐把這本書寫得“不雅”。《指瑕》壹書說:“禮極敬,而淫之。”這個“臟”指的是“弱兒”,與“臟喪”的“臟”同義,指的是年輕人。

5黃毛:老人。

6昏厥:孔在《左公十九年》中解釋“天昏”壹詞,說昏厥是“死於三月前”的意思。

7三良:三個好人,指春秋時期車家的三個兒子,即、鐘惺、珍珍虎。《左傳·溫柱安公六年》說,秦穆公死後,三人葬在壹起。殉道(xn訓):古代統治者死後,強迫活人陪葬。秦:秦穆公,據史書《秦本紀》記載,他死後有170多人殉難。

老公:男的。兌換,交換。《詩經·黃鳥》雲:“能贖則百人。”

9姚衡:唐寫這本書的名字叫,也是英年早逝的意思。廢:屈。

10黃鳥:《詩經·秦風》中有壹篇文章是為悼念子車的第三個兒子而寫的。傅:聲明。

11詩人:指《詩經·黃鳥》的作者。

12和(j):和,到。漢武:劉徹,西漢的皇帝。封禪:封建帝王祭祀天地的儀式。

13霍子侯:明shǎn (sh m 4 n範),西漢名將霍去病之子。據《漢書·霍去病傳》記載,漢武帝命霍山陪他去泰山舉行禪修儀式,在歸途中猝死。

14為傷寫的詩:漢武帝悼念霍山的詩是不存在的,也沒有“寫詩”的記載。據:《史記:關禪壹書》《桓譚新論:抵賴不公》《風俗·資治通鑒》卷二:《武帝史》也有此事,漢武帝寫的詩也沒有提及。漢武帝“聖旨奉車候家”的《全漢書》四卷中有幾句話,就是“道士皆言子後弦將去,不足為悲”。

15汝陽王:東漢和漢武帝、安帝、舜帝時期都沒有汝陽王。漢明帝的次子常陸,曾稱汝南王,或稱常陸。汝南郡位於漢代,汝陽為其郡。

16崔元(公元77-142):字,東漢學者。哀悼:它可能意味著對常陸作品的哀悼,這些作品今天已經不存在了。常陸死於東漢末年(公元98年),當時崔元大約21歲。

17之前是寫悼念死者的意思。後來哀悼並不完全局限於童年。

18表現:練習,去。突發:沖進去。

19勤奮:戒不掉。

20像漢武:類似漢武帝所作的霍山喪,如“不喪而不朽”。

21:唐寫了《》。據《肅順》報道。蘇是東漢蕭山人。張生:字,東漢學者。

22挽歌:肅順和張生的挽歌沒有傳下去。

23真誠:即親情,指的是真情實感。

24建安:劉,漢獻帝,公元196-220。

25圍場:許幹,漢末文學家。差:比較。

26‘走女’:指徐幹的‘走女哀’,不存在。

27(達達):悲傷。

28潘嶽:字安仁,西晉文學家。

29踵:唐寫這本書為《鐘》。據“鐘”字,聚之意。

30善:唐寫這本書是為了“養”。按“養”字來說,就是富足的意思。

31孔:深。苦:痛。

32傳(zhán寫):傳。

第33節:指音節。

34萬:美女。

35陸瑾指的是潘嶽對陸瑾的哀悼。“紫莖澤蘭”指的是潘嶽“哀紫莖澤蘭為任子賢妻之孤女”。所有存在,見《金文全集》第92卷。

沒有人能繼續寫出這樣的作品。這個評價太高了。

(2)

前任老公的喪壹般是1,感情以痛苦為主,辭職差,珍惜2。年輕人沒有變得賢惠,所以名聲只是幹巴巴的獎勵3;弱,所以膚色4加喪。隱藏自己的內心,締結壹篇文字,只是5的事情,而觀察壹篇文字,屬於自己的內心,則是奢求。奢是言,但美而不悲;會讓感情難過,文字會讓妳流淚,是妳的耳朵。

[翻譯]

悼亡詩寫作的要點是感情要悲傷,文字要盡量表達對逝者的愛。因為死者年輕,品德尚未形成,所以主要稱贊他的聰明;由於死者年幼體弱,未曾擔任過國家大事,只能哀慟其貌。作者把悲傷的心情寫成哀嘆,是令人滿意的;為了華麗的語言而連接心靈,會顯得浮誇不真實。用浮誇不真實的風格寫悼亡詩,華麗卻不傷感;作者的思想感情壹定是融入了悲傷,寫出來的挽歌能讓別人流淚。這種工作是有價值的。

[註釋]

1壹般:主體。指寫作中的要點。

2貧窮:極度疲憊。

3查輝:聰明。惠:童惠。

4膚色:壹個是“容色”,意思相同,指外貌。

5隱藏:痛苦。切切:我很滿意。這句話和《愛》這本書裏的“為愛寫作”是壹個意思。

屬6:類似於上壹句“結”字的意思,相連。奢侈:誇張,不真實。這句話和《愛》壹文中的“為寫作而創作感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7泣:指悼念文章的感人作用。

(3)

吊,至也。《詩品》雲1:《神之絞刑2》。說話是明智的。君子命終,事極悲,客慰主,以“到”為詞。溺好道5,所以不要掛。宋水,鄭火6,行人7,被害國亡,故同鶴也8。還有朱槿米泰9,攻鹽城10,趙石和蘇秦11,恭喜他掛了12;虐民造敵13也是死法。以萬斯為例,吊死的設定也是14:或驕奢淫逸,15,或憤懣順從,16,或野心勃勃永遠17,或美麗疲憊,追逐安慰,取名吊死。自賈誼《飄在湖南》19,怒《掛彎》20,身同芯21,言清而哀,首作亦22。和《吊二》23壹樣,完全賦能;桓譚認為他的話太尷尬了,以至於讀者都嘆了口氣。而且平章要砍25,斷了也能傷心。楊雄屈27,思積功德,小有成就,意深而文略29,故韻深而糗。班彪和蔡邕是31,對語言32敏感,但又依附於賈的33,很難把他們的耳朵壹起帶動起來。胡、阮的《吊》34首,贊而不聞35首;鐘鉉做了36個,嘲笑實際工作37個。但胡、阮嘉慶分明,太子傷其關38,各誌也39。米恒《吊平子》40,清麗卻又清淡明朗41;陸機的《吊死吳偉》第四十二回,順序巧妙而復雜。下面沒人叫。

[翻譯]

所謂吊,就是要到達。《詩經》中說“神掛”,意思是神的到來。正常死亡的人會在哀悼中下葬,這是極其可悲的。所以,賓客對吊唁者的吊唁,以及他們的到來,就是“吊”的意思。《禮記》上說,被物壓死,被水淹死,都不需要哀悼,因為都不是正常死亡。春秋時期,宋國有水災,鄭國有火災。之後各國紛紛派出使節表示哀悼。這是國家的災難,人都死了,所以這種吊唁和哀悼是壹樣的。還有壹種情況:比如春秋時期,晉國修建齊國宮殿,齊國攻打燕國。趙石和蘇秦認為這樣的事情不應該祝賀,而是哀悼。因為建齊宮滅民,攻燕國,樹敵,都是亡國之道。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應該用這樣的口號:要麽我們自大得要死,貴得要死,要麽我們憤怒得違背了正常的方式,要麽我們生來就有遠大的抱負,要麽我們有著美麗的天賦,卻有著壹定的缺陷。對這些吊唁作品的回憶被稱為吊唁。自漢初賈誼過湘江後,義憤填膺,寫下《悼屈》壹文,條理清晰,事實準確,措詞清晰,內容悲涼。這是最早的喪作。到的《秦二世賦》完全是賦的壹個體裁。桓譚覺得太痛苦了,讀者可以為之嘆息。傅最後的文字簡潔準確,看了能讓人心酸。楊雄為悼念屈原而寫的《反離騷》想得很多,卻收效甚微。其本意是反詰《離騷》,所以字的音韻不是很順。又如班彪的《悼離騷》,蔡邕的《悼屈》,也是善於提問的。然而,他們很難與賈誼的《吊屈文淵》並駕齊驅。此外,如的《吊文》和的《吊伯》等,只褒不貶;王參的《吊文》很好地批判了伯夷和舒淇。然而,胡光和阮瑀贊揚伯夷和舒淇的崇高理想,而王參則不滿他們的狹隘,因為他們的觀點不同。漢末米芾《吊張恒文》文字豐富,豁然開朗。晉代陸機的《吊文》序不錯,但吊字太繁。此後再無值得稱道的作品。

[註釋]

1《詩》:指《詩經·瀟雅》中的“天然林保護”。

2懸掛(迪迪):立即交付,意思是到達。這個詞和吊喪不壹樣。劉勰不願意在這裏混了。

3做個了斷:善始善終,正常死亡。喪葬儀式的確定:古代有壹種復雜的“確定喪葬儀式”的儀式。這裏的“定喪禮”壹般是指辦理喪事。

4以“到來”為例:劉勰做了喪吊的解除,所以在這裏表示客人的到來是吊。

5壓力,溺水好辦法:《禮記·譚弓上》說,人有三種情況不必哀慟:壹是“恐懼”,被人攻擊,死而無憾;二是“壓力”,我去了壹個危險的地方,被倒塌的東西壓死了;第三種是“溺水”,遊泳時淹死的。劉勰只講了“壓力與溺水”,但三者都包括在內。好方法:不尋常的方法。以封建禮教來說,這三種情況都不是大團圓結局。

6宋水:《左傳·莊公十壹年》記載宋國發生水災,魯國派人前往哀悼。鄭火:《左公十八年》中,鄭國失火,唯有許國不哀。

行人:外交使節。致辭:指給予慰問。

通調:指各諸侯國使臣對水災、火災的慰問,與喪的意思相同。

9紀(sρSi)臺,即齊宮,春秋時名晉宮,故位於今山西省曲沃縣。左公八年,建“齊宮”,魯派叔鞠、鄭派尤賫祝賀。

10攻燕城:《戰國策·燕策壹》中,齊宣王乘燕國喪事之機,攻燕國,占十城。攻擊:出其不意。

11趙石:春秋時期晉國太師。左公八年,姬(即子)去晉國祝賀齊國宮殿建成時,對他的叔父說:“真丟臉!我可以祝賀他。”蘇秦:姬子是戰國時期的壹位軍事家。《戰國策·燕策壹世》說齊國攻燕國十城後,蘇秦“再鞠躬祝賀齊宣王,因背而懸”。

12化祝賀為吊唁:化祝賀為哀悼。

13虐民:指修建齊國宮殿,殘害百姓的晉國。敵陣:齊攻燕,成敵。結構:同構,構式,紐結。

14設定:給予和使用。

15傲慢與死亡(雲):指秦二世和胡亥。司馬相如的《秦二世頌》曾說胡亥“抱緊身體”等等。去死吧。

16 (juàn累)怒以善道:指屈原等。生氣:不耐煩和怨恨。在楊雄的反《離騷》中,說屈原的作品是放肆的、狹隘的。劉勰在《辨騷》壹文中也說屈原有“心胸狹窄之誌”。

17有誌無壹時:指張衡等。米芾在《吊張衡文》中說:“伊尹()抵唐(商),呂望(周臣)遇丹()生而為君,惟抵漢。”這是張衡生不逢時的感嘆。

18既有才又累:指曹操等。陸機《吊文》說:“不正是因為智力的好壞,才免不了卑微嗎?”累:涉入導致損失。

賈誼(19):西漢初年文學家,是長沙大家,故稱賈長沙或賈太傅。浮:指渡水。湘:湖南的湘江。

20《吊曲》:指賈誼的《吊曲文淵》,載《文選》卷六十。

21同:唐寫《周》壹書,按“周”字譯。核:核查。

22第壹期:最早的掛文。徐世曾《文體辨序》說:“若賈誼《吊屈原》,亦為吊之祖。”上面提到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吊唁,只是口頭上的吊唁。

23相如:姓司馬,字長青,西漢詞人。掛二:指司馬相如的《悼秦二世》,保存至今,載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24桓譚:字君山,東漢初年進士。怕:難過。桓譚對《秦二世賦》的評論可能會湮沒在《新論》中。

25平章:唐寫此書為“卒章”。據《卒章》所述,是指《哀秦二世》末所寫的“亡國喪權”的理由。

26斷:停,指讀書。

楊雄:字子雲,西漢末年的學者、文學家。《熊傳》說他為《吊屈原》寫反《離騷》。

28少功德:少功德。

29文獻:唐寫此書為《反騷》。根據《反騷》的翻譯。《熊傳》說反《離騷》“常殺(拾)離騷文,反之亦然”。

30申:濕病。Zhuì摔:腫腳。這意味著語言不流利。

31班彪:東漢初年的史學家、文學家梓樹皮。還有《悼離騷》,還有八句。見《集文藝》卷五十八。漢末學者、文學家蔡邕(yūng Yong)有《吊屈文淵》,不全。見《集文藝》第40卷。

32字:唐寫這本書為《易》。翻譯的基礎是“怪”字。

33影子依戀:依戀,如影子依戀,這裏指的是跟隨。

34胡:,字,東漢末年的大官僚。阮:字禹,漢末文學家。吊:指的吊文和的吊伯,都不完整。見《采風文藝》第37卷。齊壹:殷末貴族伯夷、叔齊,殷死後,未吃而死。

35贊美:贊美。文:唐寫了壹本書叫《房》。翻譯的基礎是“建”字。《論語·先進》:“人不在父母坤弟之言。”興兵疏:“間,即不毀廁所。”

36:王殘,漢末文學家,有《吊文》,尚有殘缺,載《集藝文》卷三十七。

嘲笑(他喝酒),批評。

38 pass(愛):窄。王殘在《吊文》中批評他們“知養老,忘除暴為念”。王燦的批判還是建立在封建觀念的基礎上。

39各誌也:唐寫此書為《各誌也》。翻譯是相應的。

40遊(mí fan)恒:正平,漢末文學家。“吊死平子”:指米芾的《吊死張恒文》,不完整。參見《太平禦覽》(卷五九六)。張衡:平子,東漢時期的科學家、文學家。

41(茹茹):繁華。輕:輕視。

42陸機:字,西晉文學家。《吊》:指陸機《吊文》,現存,載《文選》卷六十。吳偉:指的是魏武帝和曹操。

(4)

雖然賦調有古之意,但花刺並沒有創造1;如果押韻太慢,就會變成賦。堅持正義,就要堅持正義的原則;展現美德,停止違背美德;分析表揚和批評;要悲而有義,我們就沒有成功。

[翻譯]

哀之義雖古,後有華麗之詞;如果過於華麗,韻腳不緊湊,就會演變成賦體。喪文要用來主持正義,匡正事物,彰顯美德,防止錯誤;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分析性的褒貶,正確表達哀悼之情,才不至於破壞悼念小品的正當意義。

[註釋]

1沒有做成:是“最後做成”的錯誤。最後生產:後期。

2繩子:修正。

趙:我明白了。插頭:防止。違規:疏忽。

4切:唐寫正文為“切”,翻譯以“切”字為準。分析壹下。

夏倫:李,這是正常的哀悼原則。

(5)

贊:字設為1,弱中2。苗而不秀3,自古以來,4。雖然有通才,但粉絲指責5。千年可傷,寓言送6。

[翻譯]

總之,哀悼的是幼小弱小的孩子。幼苗不能生長,自古以來就為之哀慟。文筆雖有全才,但失去了喪的方向,就很難正確運用。這種永恒的傷感,只能用掛字來打發。

[註釋]

1:唐寫了壹本書叫《詞哀》,翻譯是根據唐的書。

2弱巷:指童年。制造:挑逗。

展示3:農作物正在抽穗開花。

4 s:單詞。我很難過。

5面:方向。蘇:唐把課文寫成“失落”,按“失落”二字翻譯。控制:控制。

6住宿:住宿,這裏指的是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