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流行於漢代,這是壹個中國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融合的時期,不同地方之間的文化交流共同傳播。先秦時期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好衣、秋分等活動。
據記載,漢代就有在中秋節或立秋時敬老養老、送粗餅的活動。晉代也有關於中秋節的文字記載,但並不十分普遍。晉代以前,中秋節在中國北方並不流行。
在唐代,中秋節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很流行。在唐朝,中秋節成為官方認可的全國性節日。《唐太宗書》記載了8月15日的中秋節。中秋節賞月的習俗在唐代長安地區非常流行,許多詩人在他們的傑作中寫下了關於月亮的詩。
《李周》的主要內容:
《李周》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的理論形態,對禮的規律和意義做了最權威的記載和解釋,對歷代禮制影響最深遠。經學大師鄭玄對李周作了極好的註解。由於鄭玄在學術上的崇高威望,李周壹躍而為李三之首,成為儒家的大典之壹。
有記載的禮制是最系統的,包括祭祀、朝覲、封國、巡狩、葬禮等國家儀式。,以及用鼎制度、樂懸制度、騎乘制度、服飾制度、玉禮制度等具體規範。,以及各種禮器的等級、組合、形狀、程度的記錄。很多制度只有這本書裏才有,所以特別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