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記》等書。
《史記》是司馬遷的歷史傑作,是中國第壹部紀傳體通史。它不僅是壹部偉大的歷史著作,也是壹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旁邊的梁啟超稱贊這部傑作為“千古佳作”。魯迅稱贊它是“史家的傑作,空白的詩《離騷》(中國文學史大綱)。《史記》繼承並發揚了《左傳》。
《史記》由五種文體組成:“紀”、“表”、“書”、“時嘉”、“傳記”。全書130篇,其中《紀》12篇,《表》10篇,《時嘉》8本,30本,傳記70篇。
(二)《史記》五體。
首先,編年史記錄了帝王的興衰和重大歷史事件。
第二,表格按時間順序記錄了重要的歷史事件。
第三,書中記載了各種法律法規的演變,以及天文歷法。
第四,《世家》記載了自周以來創立並代代相傳的諸侯,以及地位特殊的人的事跡。
第五,《列傳》記載了各行各業代表人物的事跡,包括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以及官員、學者、酷吏、遊俠、刺客、名醫、日本人、龜公、商人的傳記。
(3)《史記》在描寫人物方面的特點。
壹、選取關系天下興亡的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戲劇性、激烈的沖突突出人物性格。
二、用“相聲”來補充敘事,交代壹些相關的歷史背景、幹凈或細節,既能避免敘事的重復,又能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加清晰完整。
第三,註意用細節描寫突出人物性格。
第四,善於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語言寫出人物的表情。
2.漢書
(1),《漢書》等書。
班固的歷史著作《漢書》,又稱《前漢書》。主要始於漢高祖元年(前206年),止於王莽帝皇四年(公元23年),涵蓋了西漢230年的歷史事件(包括短命的王莽政權)。它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壹部重要的史書。其風格基本繼承《史記》。
《史記》是中國第壹部通史,《漢書》是第壹部斷代史。後來的《正史》也是斷代史,體例多以《漢書》為藍本。
《漢書》在古代享有很高的聲譽,與《史記》並稱“韓石”,或稱“後漢書”、“三國誌”。
(2)《漢書》的寫作特點。
第壹,文字簡潔,條理清晰。
第二,作者在直白的敘述中常常包含褒貶,分寸拿捏得相當準確。
第三,作者在選材上下足了功夫,擅長剪裁。
第四,在結構上,作者非常註重對歷史事件的解釋。
第五,作者收集了大量的散文詩,加強了文學性,但引用過多有時會影響文體的連貫性。
3.中國歷史傳記文學的發展;
(1),先秦史書:尚書、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等。在描述歷史事件時,我們開始註重情節和細節的生動性;在描寫人物時,突出人物言行的個性特征,是史傳文學的雛形。
(2)司馬遷的《史記》突破了先秦史書以編年史為中心的形式,全書著眼於人來寫歷史,具有文學性。它是歷史傳記文學發展的* * *者。班固的《韓曙》不像壹般的《史記》那麽文學,但是壹些歷史人物也刻畫得很生動。
(3)自《漢書》以來,史傳文學有弱化文學性、強化歷史性的傾向,主要集中在對歷史的修正上。趙曄的《吳越春秋》和劉向的《女俠傳》等壹些雜傳,則更具文學性,更接近小說。魏晉以後,有《三國誌》、《後漢書》等。
史傳文學無論是題材還是寫作手法,都是後世小說和雜文的重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