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地震?

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地震?

■陜西省岐山地震

公元前780年(周幽王二年),陜西發生岐山地震。據《國語周語》記載,地震時,“西周三河皆震。也是那個年代,三川盡,廬山崩。”三川就是今天陜西省的涇河、渭河、洛河。這次地震是中國史書記載最早的大地震,估計震級超過7級。

■山東諸城昌樂地震

公元前70年6月1日(宣帝四年壬寅四月),山東諸城發生長樂地震。《漢書·五行誌》記載:“今年四月壬寅地震,河南以東四十九縣,毀北海祠堂堡,亡六千余人。”

■北部縣地震

公元前7年165438+10月11年(西漢隋和陳冰二年九月)北郡地震。據《漢書》五行誌記載,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郡壞城垛三十余處,死亡四百壹十五人”。首都現在是陜西省Xi市。漢代的北方郡縣應該包括甘肅、陜西、山西、河北等省。史書將地震描述為“水出地動”,被認為是我國地震前地下水異常變化的最早記錄。

■甘肅省晉城和隴西地震

138年2月28日(東漢永和二月壹日),甘肅發生晉城、隴西地震。據初步考證,此次地震是由當時張衡的地動儀監測到的,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壹次有地動儀記錄的破壞性地震。當時地震儀放在洛陽,距離震中約700公裏。東漢的金城縣包括今天的蘭州城。震級估計為7級。《後漢書·五行誌》記載“地震裂,城垛、房間壞到殺人”;又《後漢書·舜帝紀》:“二郡之岸崩,地陷。”

■甘肅甘谷西地震

公元143年和公元10年後(東漢漢安帝舜帝二年九月後),甘肅甘谷西部發生地震。《後漢書·五行誌》:“建康元年正月,涼州六郡地震。從去年九月到四月,每壹次180的地震都裂谷毀廟傷人。”

■甘肅高泰地震

公元180年(東漢光和三年)秋天,甘肅高泰西部。《後漢書·五蘊》:“三年秋至次年春,酒泉八十間地,水湧出。城內官廟宅皆擠,郡易變,城建。”

■山西省原平縣地震

512年5月23日(北魏宣武帝延長元年四月陳賡),山西原平代縣發生地震。舒威(112)誌:“延昌元年四月,及並州、朔、湘、冀、丁、郢六國地震。衡州的樊氏、桑幹、靈丘,泗州的秀榮,雁門地震的崩塌、滑坡、泉水,死亡5310人,受傷2722人,牛、馬死亡3000余頭。”

■甘肅省天水地震

公元734年3月23日(唐玄宗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壬寅),甘肅天水地震。《舊唐書》卷八《玄宗實錄》:“二月,周琴地震,魚雨及民居倒塌,官以下四十余(千)人,地震不斷。”《山遊石刻系列》卷七《唐末宣威將軍隴西捍衛武威中將董軍權墓誌銘》:“天水地震時,陵移谷,城在夏。市民尋求去老城區,創造新城區。”

■四川西昌地震

814年4月6日(陳冰,3月9日,唐憲宗元和),四川西昌發生地震。《舊唐書》(卷三十七)記載五行:“三月,陳冰,西州()地震八十晝夜不停,死百余人。”《新唐書》(卷三十五)《五行》記載:“三月陳冰,西州地震,八十晝夜,死百余人,地陷三十裏。”

■內蒙古包頭地震

65438+公元849年10月24日(唐玄宗大中三年十月辛集)內蒙古包頭西北地震。《舊唐書》(卷三十七)記載五行:“十月辛集,地震,尤其河西、天德、淩、夏,死傷數千人。”《新唐書》(卷三十五)《五行誌》記載:“十月間,辛已震動商都、真武、河西、天德、靈武、鹽田、等地,毀壞房屋,死傷數十(千)人。”

■山西省定襄和忻州地震

1038 65438+10月15(12月2日,宋仁宗京友)定襄、忻州地震。《續資治通鑒》卷120:地震時,駐使館葉說:“...那是12月2日的第三個晚上,史靜地震停止了。定襄地震當天,去了五天多,壞了魯廟,殺了人和牲畜,十有八九在那裏。河的東邊,有壹千五裏之遙,真的不壹樣。" "

■甘肅省蘭州地震

165438+2025年9月6日(紀海,7月7日,宋宣和)甘肅蘭州地震。《宋書》卷六十七《五行》:“七月,己亥,西河路地震,地裂數十尺,尤以蘭州為甚。被困在數百戶人家,沒有倉庫。河東各縣可能破滅。”

■四川雷波馬湖地震

1265438+2006年3月24日(南宋寧宗嘉定九年二月辛亥)四川雷波馬湖地震。《宋書》卷六十七記載五行:“1911年二月,川東西地震,四日。”《宋書》卷三十九《寧宗誌》:“甲子,又驚。馬湖易捷滑坡八十裏,河道不通。”

陜西洪通和趙城地震。

1303年9月25日(辛卯,元成宗大德八七年)趙城和洪通地震。許多文獻都有記載,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詳細地震。《元史》卷五十《五行誌》記載:“八月,大地震,尤以太原、平陽為甚,壞官壞民數十萬。範宣儀,平陽趙城縣人,遷十余裏。汾州的徐溝、祁縣、太原和平遙、介休、西和、孝義等縣地震成渠,黑沙噴湧。漳州北部被困,長壹裏,東部被困七十余步。”

■甘肅會寧地震

1352年4月26日(丁醜十二年三月從元順帝到鄭錚),甘肅會寧發生東南地震。《元史》卷51《五行誌》:“丁疇三月,陜西地震,特別是莊浪、定西、靜寧、徽州,移山越谷,落於魯家,有人失蹤。”

■西藏當雄地震

1411 10 10月8日(明朝永樂九年九月十二日,藏歷七年九月十壹日)西藏當雄西南部發生地震。《達隆白教傳》第117頁:“午夜前後發生了壹次強烈地震,黎明時又發生了壹次比以前更大的地震。許多房屋倒塌,教堂的東墻倒塌了五到六度長,門窗也掉了。約50捆經書倒在老紀念館前,金色屋頂下壹大堵墻倒塌。中間的供品也倒了。這個時候佛還在念經,讓念經的和尚在外面活動。15日又發生了壹次大地震。多虧了它的好心,才沒有大的損失。其他地區災害嚴重,如巖崩、湖崩等。壹些村莊被埋在地下,平地出現大裂縫,許多人和動物死亡,損失驚人。”

■雲南宜良地震

1500 65438+10月13(明弘治十二年十二月醜)雲南宜良地震。康熙《彜良縣誌》卷二:“冬震如雷,自西南二十余次,自紫石至石海。衙門、城內店鋪、寺廟、房屋都被震倒,死傷無數。後來每天都會有壹次地震,十天壹次地震,半個月壹次地震,壹月壹次地震,四年後就停止了。”隆慶六年萬歷四年刊《雲南通誌》卷17:“弘治十二年冬,宜良縣地震,西南雷聲大作,房屋盡毀。壓死幾萬人,地震往往十個月發生壹次。需要四年以上才能好起來。”

■陜西省朝邑地震

1501年65438+10月29日(明弘治十四年正月)陜西朝邑地震。弘治實錄(卷170):“陜西延安、慶陽貳負、潼關等魏國、潼華、鹹陽、長安等郡,皆日震,聲如驚雷。特別是朝邑縣,17日至17日頻繁震動,震倒城墻和城樓;損壞了5400多所官方和民間房屋,殺死了160名男女,並殺死了許多動物。………………………………………………………………………………………………………………………………………………………………………………………………………………………………………………………………………………………………………………………………………………………………………………………………………………………………………………………………………………………… .....如果洪水流震開裂縫,大概有壹兩尺或四五尺長,溢出的水就會湧出來,停很久;蔡家堡、煙波村等。,到處湧出,幾條小溪成了河流。”

■雲南永勝地震

1565438+2005年6月27日(仁辰,明鄭德十年五月)雲南永勝地震。《鄭德實錄》(卷125):“雲南地震持續了壹個多月,或者說地震持續了二三十天。黑氣如霧,地裂水湧,城墻、官樓、民房盡毀。死亡人數數千,受傷人數兩倍。”

■四川西昌地震

1536年3月29日(明嘉靖十五年二月二十八日)四川西昌北地震。嘉靖二十年手抄本《四川宗誌》卷16:“二月二十八日,醜建昌圩地震,轟鳴如雷。我們公司還建造了前兩個警衛衙門,官邸,監獄倉庫,國內和國外的軍事和民用房屋,墻壁,門,塔,嬰兒床和大門,所有這些都倒塌,粉碎...村落、軍民商賈等。村子內外,死傷無數。從28日到29日,震動和聲音頻繁,偶爾有地裂和湧水,下沈三、四、五尺。衛城內外,似浮塊、滑坡、石裂,軍民驚惶。據範寧·沈偉說,地震當天,房屋的墻壁倒塌,被壓死……”

■嘉靖山-陜西地震

1556 65438+10月23日(明嘉靖三十四年)夜間,陜西渭南、山西周浦發生強烈地震,死亡83萬余人,是中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壹次地震。阿明作家朱國楨記載陜西、陜西、河南等地同時發生地震。渭南、周浦發生地震時,“聲如雷鳴,雞犬亂叫”受地震影響,黃河、渭水斷流,河水上漲泛濫,華山、鐘南山在“唱歌”。地震後,渭南的城門塌了,化州的城墻全塌了。潼關、蒲阪城墻全部坍塌,民房、官宅壹片廢墟。在這次地震中被點名的遇難者有83萬人,潼關、蒲阪死亡人數約占當地人口的十分之七,通州、化州十分之六,渭南十分之五,臨潼十分之四,陜西省十分之三。

■福建泉州地震

1604 12.29(明萬歷三十二年十月九日),泉州以東海域發生8級地震。據史料記載,29日夜發生大地震,巖石和海水移動。泉州城內外的樓房、店鋪全部傾倒;開元寺東塔頂蓋南有兩根受損椽子,東南角有八根。洛陽橋被毀;有許多地裂縫;在清源山,沙子、水和氣體仍在從裂開的地裂縫中湧出。泉州沿海有很多翻船的船只。莆田城墻多處倒塌,城內多棟高樓倒塌,農村房屋倒塌不計其數。田地龜裂,黑沙硫磺味,池水因為地面龜裂而幹涸。漳浦南門外的地裏有壹個山洞,寬50多尺,深約20尺。水噴了出來,裏面有黑色的沙和泥。南安有很多爛房子。同安路社有很多墮落的人。安溪山河崩。福建、江西和浙江省的22個縣記錄了不同程度的地震破壞。

■廣東瓊山地震

1605、13年7月(明萬歷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夜晚,廣東瓊山地震發生。據史書記載:“海上大地震,自東北起,聲如驚雷,所署民房倒塌,城中數千人喪命。”《萬歷實錄》卷413:“九月,據說與前年的災害相比,單單地震就多了...今年湖廣、武昌有地震,但在廣東雷瓊、廣西桂平等縣;就算城陷地陷,水漲山裂,房屋全塌,官民半憋死,也是變異。估計震級為7.5級以上,是海南島歷史上最大的地震。

■山東莒縣和郯城地震

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東莒縣、郯城地震。震級估計為8.5級,是中國古代史上最大的地震之壹。據康熙《郯城縣誌》記載:“地震時,聲自西北而來。建築和樹木壹度向前向後傾斜,從頂部到地面的甚至是兩三次,就這樣顫抖著倒下了,城樓、官宅、村廟壹時間像地面壹樣倒塌。地震震動朝野,康熙命部詳議,分別賑濟。免除山東益州等40個州、縣、衛生院的年租,白銀22.73萬兩,並派官員賑濟。地震波及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河南、河北、山西、陜西和遼寧省以及朝鮮。

■三河和平谷地震

1679(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九月二日中午,河北三河、平谷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是北京附近歷史上最大的地震。據民國二十三年《平谷縣誌》記載,地震發生時,猶如壹門巨炮,萬馬飄進。剛開始房子搖搖晃晃,像風浪中的小船,後來徹底倒了,死的不算,活著的也覺得碎了。妳聞著地面下沈,努力攀爬躲避。地面裂開了,黑色的水和沙子從底部湧進來,街上有壹頭驢在騎,於是它裂開了,掉了下來。看不見的影子。東山雖然崩塌窪地多,但海子莊東南有壹座山,叫鋸齒崖,嶙峋聳立,形似鋸齒。那些被地震震過但沒倒下的,還有的被刀割過,活了壹半的都倒下倒地了。此外,大新寨村南有壹口磚井,稱為移井,地震運動所致。那時候城鄉房屋的寶塔寺廟都是空的,遠處沒有阻隔。黑水在流,田禾被滅。許多人沒有食物,邊境壹半以上的人都逃走了。.....千裏之外的地方,平谷和三河慘的不得了。"

■山西臨汾地震

1695年5月18日(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初六),山西平陽(臨汾)發生地震。據史料記載,臨湘、湘鄉、洪、府四城較重,尤其是臨汾,還有浮山三城。城墻上沒有兩三戶人家,居民死傷七八起,有的人被殺得壹個人也不留。臨汾府城、東關的城墻、城樓、府衙、神祗、周瑜、民房、倉庫倒塌,火光沖天,黑水滿地。大雲寺金頂寶塔被毀(1200年以上),堯廟(城南8裏)坍塌,同裏運河(城西30裏)坍塌,平水寺(縣城西25裏)坍塌。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二月二十壹日,重修鐵佛寺碑文上寫著:“連於大清康熙乙亥四月六日夏刻......地震突變,寺廟倒塌,不留壹人,男女難忘。地聲如雷,幾年如壹日。”

■雲南東川地震

1733年8月2日(清雍正十壹年六月二十三日),雲南東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雍正《東川府誌》記載:“自牛子坡裂起,有壹脊自南向北,寬四五尺,田秧困於內。窄的太長,不知深淺,綿延幾百裏,直到尋甸的柳樹河……”地震後,人們註意到墻垛“南北十損九損。”這是中國地震史料中最早的地震力方向性描述。

■寧夏平羅和銀川地震

1739 65438+10月3日(清乾隆三年十壹月二十四日),寧夏平羅、銀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甘龍寧夏府誌》記載:“尤氏地震,自西北向東南,尤其是平羅及縣城,而東南各寨堡漸減。地如閏,土從墳。平羅北新區、寶豐兩縣多裂縫,寬幾尺,或滿腳...三縣的城墻和堤壩的房子都倒了,死了五萬多人,有男有女。”據故宮檔案記載,在黃河附近的壹些城鎮,地震發生後,地裂縫“湧出水來,河水湧進城內。壹片汪洋深達四五尺,許多人凍死淹死了。”這是壹個中國內陸因地震被河水淹沒的地震案例。

■雲南嵩明地震

1833(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九月六日,雲南嵩明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是雲南省迄今為止最大的壹次地震。阿清魏在《天涯記》中寫道:“震前黃沙四阻,昏曉不可辨。每隔三天三夜,地震的聲音從北方傳來,看起來像幾十個巨大的炮彈...最激烈的是宋代的楊林驛站和酒店,都被泥土覆蓋,瞬間夷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