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誰是國內外著名的旅行家(列出3~5項)

誰是國內外著名的旅行家(列出3~5項)

1.凱爾·波羅(1254年9月15 —1324年6月5438+08年10月),出生於克羅地亞考爾楚拉島,是意大利旅行家和商人,著有《馬可·波羅遊記》。據說在17歲的時候,凱爾·波羅隨父親和叔叔去了中國,歷時約四年。他於1275抵達元朝首都,並與元世祖的忽必烈建立了友誼。

他在中國遊歷了17年,遊歷了當時中國的許多古城,並遊歷了西南和東南的雲南。回到威尼斯後,凱爾·波羅在威尼斯和熱那亞的海戰中被俘,並在獄中口述了自己的旅行經歷。魯斯蒂切洛·達·比薩寫了《百萬富翁》。但是到底有沒有去過中國,引起了爭議。

二、玄奘(602 ~664),本名陳毅(Y: and),洛州(今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其首潁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香宗的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甄珍並稱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了探尋佛教不同流派之間的差異,在貞觀元年西行五萬裏,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得到真經。他研究當時大乘、大乘的各種學說,研究了十七年。公元645年玄奘歸來,帶回舍利子150件,佛像7尊,佛經657部,長期從事佛經翻譯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譯了75卷(65,438+0,335卷),翻譯的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深秘經》、《瑜伽師地論》、《唯識實現論》等。《大唐西域記》12卷,記述了他在西遊記中親身經歷的110各國的山川、河流、城市、物產、風土人情以及傳聞中的28國。西遊記以玄奘取經的故事為原型。

三。鄭和(1371年?-1433?),回族,本名馬,被明朝開國皇帝朱棣賜名鄭,人稱“太監”(又名“太監”),雲南省昆陽府(今雲南省昆明市晉寧區昆陽街)人。明代宦官、航海家、外交家。

鄭和年輕時曾侍奉燕王朱迪。他聰明而足智多謀,了解士兵並學會了戰鬥。之後在靖南之戰中立功,被提拔為掌管內官的太監。從1405(永樂三年)到1424(永樂二十二年),鄭和六次充當太監。1425(洪熙元年)後,鄭和被任命為南京守備太監,1430(宣德五年)奉命第七次下西洋。途中於1433(宣德八年)死於古裏國,現葬於南京牛首山南麓鄭和墓。

4.徐霞客(1587 65438+10月5日-16465438+3月8日),南直隸江陰(今江蘇省江陰市)人。明代的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經過40年的考察,寫下了260多萬字(200多萬字失傳,只剩下60萬字),被稱為“千古奇觀”。

徐霞客壹生致力於四個方向,足跡遍布21個省市自治區。所到之處,他都探索幽僻,尋求秘密,並記錄旅行見聞,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

5.馬歡,本名宗道,祖籍浙江會稽(今紹興),回族,信奉伊斯蘭教。明代總務(譯者)。

馬歡精通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在鄭和的使命中,作為總經理和神諭,他身兼兩職,既是外事翻譯,又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因入選鄭和船隊,於1413、1421、1431三次隨鄭和下西洋,並親自遊覽占城、爪哇、九崗、暹羅、古裏等地。

百度百科-凱爾·波洛

百度百科-玄奘

百度百科-鄭和

百度百科-徐霞客

百度百科-馬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