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術語。指用藥物去濁,以攻伏臥於膜間之邪邪。溫病或瘧疾初起,邪邪潛伏於膜內,惡寒強熱,或壹日壹次或壹日三次,發病不規律,胸悶惡心,頭痛煩躁,舌苔膩膩,脈數。喝大元。
/圖書/zycd/10/194710 . html
膜原始位置的初步研究
高家軍王洪圖
關鍵詞:《內經》;膜原;位置;半桌半裏;演變
分類號:R221
膜是先秦時期醫家從形態學的角度,通過解剖手段獲得的壹種結構實體。自先秦以來,歷代醫家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觀察和探討,對其形態和功能的認識不斷擴大和發展,其理論內涵也逐漸豐富和完善。現以膜原的記載為基礎,分析歷代醫家的論述,探討對膜原的形態和位置認識的發展,以期對膜原有壹個清晰完整的認識...
作者簡介:高家軍,男,31歲,醫學博士研究生。
作者:高家軍(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王洪圖(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100029)
參考資料:
王洪圖。內經選讀。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28 ~ 29。
[2]清·周學海。閱讀醫學論文。第四卷。所有致病因素都在原膜中。周學海醫學百科全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299。
[3]孟慶雲。中醫理論體系的結構與特征。江蘇中藥,1999,20 (1): 3 ~ 5。
/qikan/periodic . articles/bjzyydxxb/bjzy 2005/0505/050505 . 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