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讀李木子的畫。
彭峰教授-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系系主任
.....李木子的抽象畫都來源於他的素描。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寫生,並不是為了寫實,而是為了寫情懷。出去寫生的目的是找到自己對事物的感覺。他用抽象的方式繪畫,以便更充分地表達他的真實感情。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李木子的抽象畫也是“寫實”的,但它不是描繪現實的形狀,而是捕捉現實的感受。
就這樣,李木子在現實主義和抽象主義的夾縫中拓展了自己的天空。與現實主義繪畫不同,我們很難區分李木子繪畫中事物的形狀。但是,它也不同於抽象繪畫的自由。李木子的畫表面上看起來很主觀,實際上是客觀的,受到很多客觀因素的限制,尤其是他自己的結論性感受。表面的自由背後,是無微不至的控制。與許多自欺欺人的繪畫不同,李木子的繪畫向我們傳達了他的真實感受。李木子不能在工作室創作很多作品,因為他必須尊重自己的感情,無愧於他的藝術和觀眾。
以形寫神,煉山水之魂
——評李木子的繪畫創作。
●無盡之路
——李木子的藝術眼光。
郝天津美術學院美術史系講師,清華大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後。
李木子的畫,以自然為意象,以天地為界限,似乎描繪了壹個無限之外的世界,但這個在藝術中創造的世界是由現實而生的。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的李木子可以輕松地在屏幕上再現自然的樣子,但如果讓靈魂受到折磨,這樣的復制是沒有意義的。李木子固執地堅持自己是在寫生,他畫的所有風景,無論如何超越,也是從寫生中獲得的,而不是壹廂情願。寫生,要寫壹個自然的行當,自然的景物是真實存在的,不能忽視,也不能放縱。“素描”其實就是重建人與自然的關系。因此,李木子的作品可以突然出現壹條不同於可見現實的自然大道。
藝術有這樣壹種超越性和創造性的可能性。我們可以從精神領域的獨立性出發,對看得見的現實說不,穿透迷霧,尋找自然的根源,讓看不見的變得看得見。在這個現實功利的時代,有如此深遠眼光的青年藝術家並不多。正是這樣,李木子的自然觀改變了自然的結構和形態,形成了超越現實、源於現實的第二自然。
楊震-美學博士,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藝術研究所學者。
乍壹看,人們很容易想到格哈德·裏希特的作品,甚至會聯想到吳冠中和趙無極。人們也傾向於將其歸為“抽象表現主義”。
然而,如果仔細觀察和比較,人們會發現,木子的畫不是“抽象的”,而是“現實的和再現的”。
他最近的作品都是在鳳凰、麗江、香格裏拉寫生的產物。或許,人們很難想象,那些形狀難以區分的線條和色彩,與“寫生”有多大關系。但實際上,這是對“生活”的更深層次的書寫,用藝術家的身心去感受,去對話,去思考,去提取風景中的靈魂,然後在自己的屏幕上實現。
當人們問“為什麽畫成這樣?”木子總是很自然地回答,“這是我看到的。”。
.....如果說“鳳凰”系列還在受視覺材料的困擾,不能完全擺脫時空的限制,那麽木子的“漓江”系列已經完成了這種轉變,呈現出幹凈、剛毅、壯美的表現。《天壇》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這不再是復制,而是提煉。有意義的是事物之間的整體“關系”。我們在這幅畫中看到純粹的色彩和線條,依然是嚴格的“寫實主義”,是在壹個靜態的平面上寫出大自然本身的活力和運動。《村》、《隱》、《峰》也是這壹時期的代表作。
.....木子最近的作品(2014夏天)表明藝術家在這條道路上越來越成熟。《田文》和《未知的愛》是這壹階段的高地,趨同、矛盾、和諧、對抗也是這壹階段的突出代表。它們是純粹的、強烈的、享受的,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光線、不同的角度,都能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
這是木子繪畫的特點。
他不是純粹的抽象,他沒有沈浸在主觀世界裏。他是現實的,現實主義隱藏在抽象的外表下。或者,我們換個詞:“現實主義”。
.....木子有紮實的基本功和成熟的寫實技巧。從他2012的娜塔莉亞系列,自拍系列,卡門和艾黎就能看出來。
有趣的是,木子的人物畫都是具象的,但山水畫卻傾向於抽象。這可以說是他的發明。這不是偶然的。人的靈魂是活躍的,它邀請藝術家進入,但風景是不同的,它的魅力要靠觀者長時間的體驗和探索。
這就是為什麽木子的人物畫是具象的,而山水畫是抽象的。那不叫“抽象”,而是在靜態的布面上準確把握風景的動態魅力。
●西方古典學者、收藏家拉斯科拉多維奇博士和英國皇家精神病學學院阮世貞博士點評:
我壹直在關註木子的作品,我對這位年輕藝術家的多元才華感到驚訝。木子不僅是壹位優秀的具象藝術家,而且在許多領域都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華。他的肖像捕捉了人物的深層情感,並經常在模特身上表現出難以捉摸的悲傷痕跡。他的自畫像特別揭示了自己的心理秘密。
此外,木子在表現中國風景時,具象與抽象並重,用最大膽的色彩詮釋了風景的靈魂。
在木子最新的抽象風景畫系列中,他紮實的學術功底非常突出。這些超現實主義的風景以簡單的方式展示出來,用華麗而巧妙的筆觸。色彩被概括為壹個物體最原始的顏色和形態。然而,木子確實使這部作品最終呈現出壹個奇怪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