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壹,位於歐亞大陸腹地。它從東到西橫跨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全長約2500公裏,南北平均寬度250-350公裏,最寬處超過800公裏。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地帶性山系,是離海洋最遠的山系,也是全球幹旱區最大的山系。
昆侖山脈,又名昆侖徐,中華第壹山,千祖山,昆侖山或玉山。它是中亞的山系,也是中國西部山系的骨幹。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部,橫穿新疆和西藏,延伸至青海,全長約2500公裏,平均海拔5500-6000米,寬130-200公裏,西窄東寬,總面積50多萬平方公裏。
擴展數據1。天山地理環境
天山及其鄰區地殼可劃分為15個單元。大致以東經90°線為界,西部地區南部的南天山碰撞帶為向南凸出的弧形構造帶,北部的古陸塊及其之間的碰撞帶呈西北方向斜向分布,形成巨型掃帚狀構造;東面是交替的古活動大陸邊緣或島弧以及它們之間的碰撞帶。
天山是世界上唯壹被巨大沙漠夾在中間的大型山脈。憑借深厚的內陸地理位置、溫帶大陸性幹旱氣候、山地與盆地交替的地貌格局、眾多的冰川河流、奇妙的自然風光、特殊的生物群和生態過程等諸多自然特征,成為全球溫帶幹旱區大型山地生態系統最典型的代表。
新疆天山擁有世界溫帶幹旱區最典型、最完整的山地垂直自然帶譜,反映了海拔、坡向、坡度等水熱空間變化影響下溫帶幹旱區山地生物多樣性和生物生態過程的分布特征和變化規律。
二、昆侖山的地理環境
深大斷裂將昆侖山與塔裏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隔開。昆侖山地區建立在前震旦紀體系之上;古生代是伴隨火山活動的強烈下沈海域,古生代末期上升穿過華力西運動褶皺,形成昆侖中軸線和山脈中脊;中生代發生坳陷,主脊兩側4000米以上的山脈是燕山運動形成的。
昆侖山和分隔中國南北的帶狀山脈。東部昆侖山自第四紀以來上升了2800多米,其相關沈積物埋藏在柴達木盆地2800米深處。昆侖山新構造運動是間歇性的,葉爾羌河、卡拉喀什河、尼雅河均形成4 ~ 5級階地。每條河流出山口形成4 ~ 5個疊加的洪積扇。
昆侖山西高東低,按地形分為三段: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3座,6000米以上山峰7座,平均海拔5500-6000米;昆侖山中部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平均海拔5000-5500米。
北坡雪線5100-5800米;東昆侖山海拔6000米以上山峰4座,5000米以上山峰8座,平均海拔4500-5000米,積雪分布在5800米以上山峰。
百度百科-天山
百度百科-昆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