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近代中國提出了哪些推翻封建地主所有制的思想?

近代中國提出了哪些推翻封建地主所有制的思想?

1853“天朝天目制”

天朝天目制頒布於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的1853年。它是以解決土地問題為中心的農民革命鬥爭和社會改革的綜合綱領,是太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包括社會組織、軍事、文化教育等內容。其中規定“各田按人口劃分,不分男女,按其家庭大小統計。人多就分,人少就分。”

土地革命時期的土地改革(1931年)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 * *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了打土豪、分土地、廢封建剝削、廢債務的土地革命,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1931年春,毛澤東制定了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農和雇農,團結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土地所有制。

為了確保土地革命的順利進行,在縣、區和鄉壹級都設立了土地委員會。劃分字段的壹般步驟是:

(1)調查土地和人口,劃分階級。

(二)發動群眾清理地主財產,燒毀地契、債務契約和帳冊,向貧苦雇主分發牲畜和房屋,交出現金和金銀器。

(3)丈量土地,進行分配,公開宣布分配方案,插入分界線,並在標簽上註明田地的所有者、山丘的名稱、地名和面積。

抗日戰爭時期的土地改革(1937)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 * *生產黨從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轉變為減租減息的政策。1937、10年2月,中共中央在給國民黨三中全會的電報中提出了“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方針。5月3日,毛澤東在《中國生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任務》中提出了“以立法和其他適當方法解決土地問題”的計劃。1年8月,中共中央* * *在《關於南方遊擊區工作的指示》中提出,要用“減租、減息、減稅”等合法的鬥爭方式,“改善人民生活”。

1937年8月25日,在洛川會議上,中共中央根據毛澤東的提議,通過了《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正式決定把減租減息作為抗日戰爭時期黨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的基本政策。

解放區土地改革運動(1947)

1947 165438+10月,中共中央再發了毛澤東在1933中制定的《關於土地鬥爭中若幹問題如何分析階級和決定》兩個重要文件。同年65438+2月中共中央召開會議,討論土地改革的壹些具體政策。

1948年3月,毛澤東對土地改革的總指導思想作了完整的表述:“依靠貧農,團結中農,逐步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 *生產黨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總路線和總方針。”

在晉察冀、晉冀魯豫和華東解放區,凡是已經完全或大部分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土地改革有良好基礎的地區,都實行了擬定和調整的政策,以解決貧農和雇農土地不足的問題;在土地改革薄弱的地區,沒收地主和舊式富農多余的土地、房屋、耕畜和家具,按人口平均分配。陜甘寧、晉綏、東北解放區,土地被打亂,按人口平均再分配。在新開放的解放區,也利用老區和半老區平分土地,迅速開展了開倉濟貧、分田分動產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