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籍的裝幀形式之壹。雕版印刷書籍出現後,特別是宋代雕版印刷書籍盛行後,由於書籍制作方式的變化,書籍的裝幀方式和形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用雕版印刷術來印刷書籍,與手寫書籍或臨摹書籍是不同的。寫書或者抄書的時候,可以壹個壹個寫,沒有任何限制。然後連接,或卷成卷軸,或折疊成經線。書籍的雕版印刷受版面限制,即每版只能刻壹定數量的字,通常還有側邊欄線。這樣印出來的葉子都是以版塊為單位的單葉。如果這種書葉還是卷裝或者折疊的,就要先把書葉粘在壹起,再想辦法把每壹頁的左右邊條去掉或者遮起來,既費時又極不方便。於是適應刻書印刷的特點,就產生了蝴蝶服。具體方法是以頁面中央的接縫為軸,將打印好的書頁逐字對折。然後把幾片葉子設為壹疊,按順序排好,按板口的邊戳在壹起,壹片壹片用漿糊粘好。然後選壹張比書頁略寬、略厚、略硬的紙,對折,貼在書嘴集中的那壹面,就是書脊。然後把上面、下面、左邊壹起剪開,壹個裝蝴蝶的本子就裝訂好了。這種裝訂成冊的書,打開時,開口(也叫中心)在中心,葉子向左右展開,就像壹只蝴蝶展開翅膀,故名蝴蝶衣。因為版心藏在書脊裏,上下左右都是欄外多余的圖片,有利於保護欄內人物。《明史·藝文誌序》說:“秘閣書皆宋元所留,皆精美。四面倒折向外,蟲鼠不能損。”說明蝶衣是宋元時期流行的裝幀形式。
因為蝴蝶服裏的書葉都是單葉,翻開的時候,沒有字的背面總是對著人,有字的正面向內;而且兩片單葉很容易連在壹起,瀏覽的時候往往是雙葉,下壹頁看到的依然是沒有文字的背面,極其不方便,所以逐漸被包北裝取代。
蝶衣出現於晚唐,盛行於宋代。它是將書頁的印刷面按中縫對折,然後將書的書頁按中縫對齊,用漿糊粘在另壹張包裝紙上,最後裁切成書的裝訂形式(圖10-6)。用“蝴蝶服”裝訂的書籍被稱為“蝴蝶服”,因為它們看起來像蝴蝶拍打著翅膀跳舞。五代雕版印刷的經審查的經書共提交了130卷。既然叫攻略,那就壹定是方書。因為卷軸叫“卷”,所以不叫書。另外,在唐代,唐人寫的壹些經典是裝蝶的,所以五代的經典應該是裝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