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中國首次發現的鐵隕石是世界上最早降落的鐵隕石。其表面已風化成褐色褐鐵礦,表面凹凸不平,斑駁陸離,但熔坑仍清晰可見,坑徑2 ~ 5厘米。新鮮表面呈銀灰色,有金屬光澤,致密塊狀,可見隕石結構,磁性、韌性、延展性好。1958的鐵隕石雨已被收錄在亞利桑那大學的專著《隕石目錄》中。
明代,壹顆名為龍場鐵隕石的鐵隕石墜落在四川省龍場縣西北約2.5公裏的道觀坪。清乾隆二十五年(1716),隕石被挖掘出來,作為聖物供奉給縣衙。石頭重158.5kg,形似圓錐體,46cm×44 cm×20cm,有300多個大小不壹的深淺坑。主要成分是磁鐵礦和鐵橄欖石。由於鐵隕石含有98.59%的鐵和鎳,因此具有很強的磁性。中國古代對隕石有很多具體的記載。
(1)伊洛隕石:伊河和洛河之間,沒有隕石,位置不明。《竹書紀年》中有兩段話:“禹死八年,夏邑雨落金”。“夏傑十年,...夜晚的星星像雨壹樣落下,地震,伊洛精疲力盡”。
(2)壽光隕石:青州府壽光縣城西五十裏。二十四史?《宋書》記載:“魏明帝青龍三年正月,隕石在壽光”。這壹帶有壹個流星村,村旁有壹個類似隕石的石臼,也叫流星石臼,是壽光八景之壹。李振勇說:“於海村的名字是壹顆流星,妳選擇留在這裏。誰持玉杵回天,似用高丘揭地氣。”
③德國指南:指南館以北50英裏。《春秋》記載:“魯僖公十六年,正月春,王神朔,隕於宋五年”。《元和郡圖冊》卷七載:“隕水源在縣城(宋城縣)北四十裏。春秋時,隕星在宋,其地為池。”
(4)溫縣隕石:懷慶府溫縣城西八十裏。二十四史?《宋書》記載:“晉太康五年五月,丁思被殺,文、合陽有兩隕石。太康六年正月,隕石在文三。”文縣西盟縣有壹座韓愈墓,旁邊有壹塊巨型隕石,無疑是文縣隕石。
(5)肥鄉隕石:廣平府肥鄉縣東三十裏。二十四史?宋書記載:“晉城鹹和帝八年五月,星落肥鄉壹號”。
(6)武威隕石:涼州府武威縣。二十四史?《宋書》記載:“晉城鹹和帝八年五月,星落在肥鄉壹號..先河九年正月,隕星在涼州。”
這些記載表明,中國在古代就對天上墜落的隕石有了初步的科學認識。值得壹提的是,由於從天而降的石頭落在不同的地方,或形成不同的地貌,所以在古代的江蘇、廣東有羅星崗、羅星山、羅星湖、羅星灣等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