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開荒造田的原始技術在廣大山區建造的水稻梯田,無疑是壹項傑出的工程成就,它不僅實現了與自然環境的和諧,而且通過對大地的雕琢,賦予了它無與倫比的美學意義。
2.建立了優良的用水體系,實現了水資源的集約高效利用和管理。這壹系統基於維護自然生態機制的科學原理,巧妙地將人們對水資源的利用融入到自然水資源的循環中,至今仍在發揮著穩定的作用。
3.以自然生態為依托,在生活方式上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在宗教活動中以壹切自然之物為神靈,打造以河流、梯田、村落、森林四維同構為代表的完美人居環境。
第二,它可以為現存的或已滅絕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
1.隨著許多其他地區的傳統農業逐漸被現代農業取代,哈尼梯田保存的許多稻作文化元素成為見證傳統稻作文化的珍貴證據。
2.由於民族發展的特殊歷史和哀牢山地區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哈尼梯田保存的許多稻作文化元素獨具特色,體現了稻作文化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性,是亞洲傳統稻作文化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3.中國傳統農業不僅養活了中國眾多的人口,孕育和創造了層出不窮的中華文明,而且在歷史上對東亞和東南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世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大而有意義的思路。延續至今的傳統水稻生產,體現了中國傳統農業的精髓,為中國獨特的精耕細作傳統的拓展和可持續發展階段提供了獨特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