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來源和解釋
1.“道”:老子《道德經》解釋:“道可道,非凡道,可名,非凡名。”這裏的“道”就是“法”,自然的規律,生命的規律。
“道”就是思想、道理、原則、規律、境界。
2.“技”:老子在《道德經》中說:“道無技,技猶可得。沒有辦法止於手術。”
莊子說:“妳用道來駕馭藝術,它就成功了。背離了道,就失敗了。”
《孫子兵法》說:“道為術之靈,術為道之體;有了道術,就可以手術得道了。”
“技”是指智力和技巧,也指技術操作。
二、“道”與“術”的關系
按照老莊道家的哲學觀點,就是“以道制藝”,意思是:以德載智。
我認為二者的關系是這樣的:道是藝術的基礎,藝術是道的載體,所以道應該比藝術更重要,也可以理解為,做人的境界是道,做人的技巧是藝術;道是關於人為什麽而活,藝術是人采取的生活方式。以道為原則,以術為手段,內外兼修,內知外功並舉。
第三,教育中的“道”與“術”
1.教育之道:尊重教育規律,堅持教育原則,堅持德育,培養學生先成人。
2.教育中的技能:教育的方法和技能,以及達到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
3.重“道”還是重“術”?
(1)筆者認為,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有教育之術,更要關註教育之“道”。
去年暑假去杭州讀書,聽到壹個教育案例:某職業中學老師讓學生設計壹個搶銀行的方案。老師用這樣創新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個教學設計真的很成功,吸引了學生的註意力,就連平時不喜歡上課的學生也願意去研究。結果設計了多種方案,教學效果良好。引用這個案例的教授讓我們評價教學設計,我考慮到這是當時教育中“道”和“術”的問題。
這個案例從“技術”的角度來看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它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符合有效的教育手段,非常有創意。從效果來看,這個教學設計是非常成功的。
但從“道”的角度來看,它是失敗的,甚至是不恰當的。因為忽視了由此造成的不良影響,不符合“以德育人”的理念和社會價值觀,也不利於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因此,對於教師來說,更重要的是堅持教育原則,堅持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和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
(2)強調“技巧”可能會培養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不是具有民族大義的有用材料。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每年都有大量優秀人才出國深造,留在美國、英國、意大利等發達國家。有人開玩笑說,清華和北大是美國大學的附屬中學,大量優秀人才的流失不得不說是我們國家的巨大損失。這些人才從“術”的角度來看是高智商、高技能、高能力的,但卻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為了自己的發展而沒有培養好自己的祖國。
4.“道”與“術”是壹體的。
事實上,在我們新中國的建設史上,既有“道”又有“技”的人是很多的。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是陶與舒的完美結合。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民族大義,選擇了為國家犧牲自己。他們既是“道”的引領者,又是“術”的實踐者,是二者合二為壹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