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關於古代洪水的傳說是這樣的:堯舜時期,天下到處都是汪洋。洪水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於是,命令於的父親持槍治水。炮治水方法不當,壹味堵、堵,結果防洪更加厲害,受到舜的嚴厲懲罰,失去了理智。於是用鯀之子禹治水。於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改變了被動的堵的方法,采用了疏導的方法,也就是說哪裏有洪水,就挖壹條溝把它排掉。它使用的力量比槍小得多,但卻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據說13防汛期間,大禹多次路過自家門口,都沒有回家看壹看。大禹治水成功,促進了生產的發展,自己也成了部落的首領。
在西方,大洪水的傳說記載在《聖經》中。《聖經·創世紀》中寫道:“這事發生在17年2月。這壹天,巨大深淵的源頭被完全沖開,天窗大開,大雨在大地上傾瀉了40天40夜。”原來神在創造萬物和人的時候,因為人沒有按照神的旨意行事,造了許多罪,神就非常生氣。為了懲罰世人,他準備從天上降下洪水,淹沒全人類。然而,世界上有壹個好人諾亞,上帝把洪水的消息告訴了他。好人建造了壹艘方舟,名為諾亞方舟。他和家人帶著方舟在洪水中漂流了40天,滯留在山上。為了弄清洪水是否已經退去,諾亞連續三次放飛鴿子。到了第三次,鴿子從遠處帶來了壹根翠綠色的橄欖枝,諾亞知道洪水確實過去了。
據說大善人就是靠著這個方舟躲過了這場世界性的浩劫。今天的人類都是這個好人傳下來的。
古巴比倫也有類似的傳說。在公元前3500年出土的蘇美爾泥板中,人們發現了以下關於洪水的記載:“早晨,雨越下越大。我親眼看到的,晚上大雨滴變得密集。我擡頭凝視天空,那種恐怖是無法形容的...第壹天,南風以可怕的速度刮著,人們以為戰爭開始了,爭先恐後地逃到山裏,不顧任何人,拼命地逃。”
在印度,大洪水的傳說記錄在《摩奴法典》中。據說壹個叫摩奴的苦行僧在恒河中沐浴,意外救了壹條被大魚追趕的小魚。他把這條小魚帶回家,養在壹個水池裏,然後把它送回恒河。魚告訴他,今年夏天的洪水將摧毀所有的生物,並準備Manu。洪水泛濫時,小魚把馬努的大船拖到了安全的地方。此後,摩奴的後裔繁衍生息,成為印第安人的祖先。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和美國130多個印第安部落中也有類似的傳說。
上述民族中的大洪水傳說難道不是純粹的民間故事,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嗎?他們之間有什麽聯系嗎?這麽多代代相傳的傳說都提到了大洪水,是巧合嗎?
人們能否透過傳說中的“外衣”去探尋合理的內核?我覺得有些問題是可以討論的。
現在我們簡單分析壹下,看看東西方傳說有哪些異同。
這些差異可能反映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東方的中國,對自然的態度壹直是積極的,認為自然災害是可以通過人類的努力來預防的。於是就有了上面提到的大禹治水的故事。在西方,宿命論更為嚴重,認為天災是上帝強加給人類的,除了用諾亞方舟逃離死亡別無他法。
相似性對我們來說更有意義。第壹,洪水發生的時間大致相同,都在人類文明早期,大約七八千年前;第二,洪水是人類發展的分水嶺。洪水過後,人類開始了新的發展。
讓我們來看看這兩個傳說發生的地方。中國大禹治水的傳說發生在中國的黃河流域,而西方的傳說發生在西亞的兩河流域。無論是黃河,還是兩河流域的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都有發生洪水的可能。問題是,當時的洪水怎麽會造成這麽大的災難,以至於幾千年後,人們口中還有關於洪水的傳說?
我們在《古冰期是如何形成的》壹文中提到,目前世界正處於第四紀冰期最後壹次冰期之後的間冰期。這個間冰期開始於6.5438億年前。從間冰期到間冰期,氣候有壹個由冷到暖的過渡階段。這期間發生特大洪水完全可以理解。由於氣溫上升,高山高原的冰川開始大量融化,融化的水進入河流,勢必形成洪水。它的洪水規模也非常巨大。可惜當時的人還沒有發明文字,無法記錄當時的情景。他們只能通過口頭語言代代相傳,最終形成了上述關於那場洪水的各種民間傳說。
8000年到3000年前,世界氣候變暖,世界很多地方的降水量比今天多。科學家稱這個時期為氣候適宜期。這段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時期,也是人類快速發展的時期。在中國的黃河流域,人類學會了耕種和飼養牲畜。有以彩陶文化和黑陶文化為代表的兩大文化系列。這個時期是中華民族最繁榮的古代時期之壹。兩河流域,曾經繁榮的巴比倫文明也舉世矚目。
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交替出現,使人類從森林走向平原,經歷了多變環境的鍛煉,能力和智慧得到提高。尤其是大洪水之後,人類發展史出現了明顯的轉折,開始大踏步前進。
以上觀點只是壹家之見,不壹定能被大多數學者接受。但是,在這裏,我們提出這個問題,還有另外壹層意思,就是壹定不能把壹些古老的民間傳說斥為荒誕之詞,置之不理。或許通過這些傳說,我們會發現壹些關於大自然奧秘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