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離太陽第三遠的行星,它離太陽的距離大約是150000000公裏。地球繞太陽壹周需要365.256天,自轉壹周需要23.9345小時。它的直徑是12756公裏,只比金星大100多公裏。在我們地球的大氣層中,78%是氮氣,265435。
地球形成於46億年前,大約6543.8+0.6億年前,地球每晝夜只有9個小時,比現在快得多,壹年大約800天。到6億年前,晝夜延長到20小時,壹年縮短到440天。原因可能主要是由於月球的潮汐引力。壹般認為,地球的形成起源於太陽星雲。在過去的4600萬年裏,地球從壹個均勻的球體演變成了現在的“圓形”結構。地殼平均厚度為17公裏,地幔厚度約為3473公裏。地幔溫度1000~3000攝氏度,地核厚度約3473公裏,占地球體積的16.3%。該物質處於液態,核心溫度高達6000攝氏度,與太陽表面溫度相近。
2.關於地球的簡單知識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壹,在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中排名第三。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裏。
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目前40-46億歲。【1】它有壹顆天然衛星——月球,形成壹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
它起源於46億年前的原始太陽星雲。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137km,極半徑為6356.752km,平均半徑約為6371km,赤道周長約為40076km,是壹個赤道略平,兩極略凸出的不規則橢圓球體。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裏,其中71%是海洋,29%是陸地。從太空看,地球看起來是藍色的。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磁場。
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壹已知有生命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數百萬生物的家園。
3.收集關於太空的五件簡單的事情。
太空是壹個寒冷的環境,平均溫度為零下270.3攝氏度。在太空中,各種天體也輻射電磁波,很多天體也輻射高能粒子形成宇宙射線。比如太陽有太陽電磁輻射、太陽宇宙射線輻射和太陽風,太陽宇宙射線輻射是耀斑發生時太陽發出的高能粒子,太陽風是日冕吹出的高能等離子體流。許多天體都有磁場。磁場俘獲上述高能帶電粒子,形成輻射帶,輻射強。例如,地球上方有兩條輻射帶。因此,太空仍然是壹個強輻射環境。太空也是高真空、微重力環境。重力只有1%到1/10萬g (g-重力加速度),而人在地面感受到的重力是1g。所以,* *宇航服不能被人類使用。
4.關於地球知識的信息
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的演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地球球體形成期,其時限約在4600 ~ 4200ma前。46億年前誕生時的地球,和21世紀的地球有很大的不同。根據科學家的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由熾熱的液態物質(主要是巖漿)組成的熱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球表面的溫度不斷下降,固體核心逐漸形成。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巖石等。)漂浮在地球表面,從而形成了表面主要由巖石構成的地球。
第二階段為太古代和元古代。其時限為4200-543Ma。地球不斷釋放能量,高溫巖漿不斷噴發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氣——原始大氣。隨著原始大氣中水汽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水汽凝結成小水滴,然後匯聚成雨水,落到地表。就這樣,原始海洋形成了。
第三階段為顯生宙,時限為543Ma至今。顯生宙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在此期間,生物繁盛,地質演化非常迅速,地質作用豐富多彩。此外,地質體分布於世界各地,保存廣泛,使得對其進行很好的觀察和研究成為可能,成為地質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奠定了地質學的基礎理論和知識。
擴展數據
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壹,在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中排名第三。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裏。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目前40-46億歲,有壹顆天然衛星——月球,形成壹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它起源於46億年前的原始太陽星雲。
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 km,極半徑6356.752 km,平均半徑約6371 km,赤道周長約40076 km。它是壹個不規則的橢圓球體,兩極略扁,赤道略鼓。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裏,其中71%是海洋,29%是陸地。從太空看,地球看起來是藍色的。
地球內部有核、幔、殼結構,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氣圈、磁場。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唯壹已知有生命的天體,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數百萬生物的家園。
參考資料:
搜狗百科-地球
不需要太多關於地球的知識。
關於地球大小的數據
根據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結果,國際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聯合會於1980年公布了地球的壹些參數。
赤道半徑:6 378 137米。
極地半徑:6356752米
平坦度:1:298.257 222 010 1。
總面積:510萬平方公裏。
總體積:1083億立方千米
總質量:5.976 * 1027g。
地球形狀和大小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在自然地理學中具有重要意義。
地球是壹個球體,太陽離地球很遠。它以平行光線照射地球表面(曲面),從而與地表形成不相等的入射角。在地球上,任何時刻,只有壹個點直接受陽光照射,另壹部分是斜的。因此,球體表面獲得的太陽熱能是不均勻的,這是導致地球各地氣候差異的主要因素之壹。
地球質量巨大。它以強大的引力吸引周圍的大氣和水,在太陽熱能的作用下,在地球表面各層之間進行能量轉換和物質交換,從而形成復雜的自然面貌。
地球的巨大表面積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地球上的經緯線
(1)緯度和緯度人們把地軸的中心叫做地心。穿過地球中心並垂直於地軸的平面稱為赤道面。赤道面與地球表面相交的大圓稱為赤道。在地球表面,任何與赤道平行的圓稱為緯度圈或緯度。由於赤道面垂直於地軸,所有緯度都平行於赤道,所以任何緯度都代表地球上的東西方向。地球上壹點的緯度是代表重力方向的垂直線與赤道面之間的夾角。這個夾角在赤道為0°,北京約為40°,南北極為90°。赤道到南北極的緯度分別為0°到90°。因為赤道面將地球分為兩部分,赤道以南稱為南半球;赤道以北稱為北半球,所以緯度也分南北,赤道以南稱為南緯,用“S”表示;赤道以北稱為北緯,用“n”表示。為了研究某些問題的方便,我們把0° ~ 30°之間的緯度帶稱為低緯度;30°至60°之間的緯度帶為中緯度;60°到90°之間的緯度帶是高緯度。
(2)經緯度通過極點並垂直於赤道的大圓稱為經線線圈或經線,也叫經線。由於所有的經線都相交於南北極,並且垂直於緯度,所以任何壹條經線都代表地球上的南北方向。地球是壹個球體,有無數的經線。因此,為了便於計算,決定穿過英國倫敦東郊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子午線為零度子午線,也稱本初子午線。為了使英國、法國等非洲大陸上的國家屬於同壹個半球,東西半球以東經160,西經20劃分。地球上壹點的經度是該點所在的子午面與本初子午面之間的夾角。這個夾角相當於地球中心這兩個平面之間赤道弧的角度。本初子午線以東稱為東經,用“e”表示;西經稱為西經,用“W”表示。地球的周長是360,所以東西經線分別是180。
(3)地球儀上的經緯線* * *組成經緯網。有了經緯網及其經緯度,就很容易確定地球上各點的位置。地球上兩個不同的地方可以有相同的緯度或經度,但不可能有相同的緯度和經度。因此,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和位置可以用相應的緯度和經度來表示。例如,北京位於赤道以北40°,本初子午線以東116°,地理坐標為40 N,116° E;利馬(南美洲秘魯的首都)位於赤道以南12,本初子午線以西77。利馬的地理坐標是南緯12,西經77..
6.關於地球的科學知識很少
地球科學是指研究地球的所有科學,主要包括地質學、地理學等衍生學科。
各學科通常從物理、地理、地質、氣象、數學、化學、生物等角度研究地球。它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人們佩戴的金飾、鉆石都是來自地球的礦產資源。建造房屋所用的砂、石、水泥等原材料也來自大地;吃的魚蝦大多來自海洋;氣溫的變化對生活影響很大;天體的運動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
因此,地球科學是壹門非常基礎和重要的學科。地球科學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地質學、海洋學、氣象學和天文學。
地質學是討論地球的歷史和組成,包括它的演化和各種礦物學、巖石和礦物的分布;海洋學研究海水的運動、其物理和化學性質以及海底地形;氣象學是分析大氣的成分、結構和運動;地球的起源,太陽系的形成,天體的運動變化,甚至宇宙的演化,都屬於天文學的研究範圍。以隕石對地球的影響為例:高溫高壓對地球的影響必然導致地形地質的變化;大氣中飛揚的塵粒會遮擋陽光,所以大氣和海水的溫度會下降。
所以看似簡單的天文事件,卻引起了地質、氣象、海洋的變化,可見各個領域都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
7.求壹點地理知識,簡單。
1.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的水體,其中海水占97.3%,淡水僅占2.7%。冰山和冰帽水占淡水資源的77.2%,地下水和土壤水占22.4%,湖泊和沼澤水占0.35%,河水占0.1%,大氣水占0.04%。
2。「華東」壹般指哪些地區?
華東六省壹市,包括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上海。
3。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由行星、衛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的(恒星)系統。它由太陽、八顆行星(原本有九顆行星,因為冥王星被排除在矮行星之外)、66顆衛星(原本有67顆,冥王星的衛星被排除在外)以及無數的小行星、彗星和隕石組成。行星離太陽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太陽的成分是什麽?
構成太陽的物質大部分是普通氣體,其中氫約占71.3%,氦約占27%,其他元素占2%,主要是氫;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對流區和太陽大氣層。太陽的大氣層根據高度不同、性質不同可分為三層,即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
5.長江流域: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的西南側。源頭冰川始於海拔6543米,冰川舌止於海拔54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冰川汩汩的融水是長江最初的乳汁。長江流入萬裏,橫穿中國中部。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等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支流延伸至甘肅、陜西、貴州、河南、浙江、廣西、福建、廣東等8個省區。長江幹流全長6300多公裏,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
6、中國的十四個陸地鄰國:
北面是俄羅斯和蒙古,東海岸西北部的哈吉塔是朝鮮,西南和西部是印度尼西亞和不丹三國,西南和西部是巴基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南部是阿富汗、老撾、緬甸和越南三國。
7、中國最多
最小的省份是緯度最高的澳門,面積最大的黑龍江,緯度最寬的新疆,人口最多的海南,人口最少的河南。
8.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km;赤道周長:4萬公裏;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裏。
9.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釋)
用地圖確定方向:
①壹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法:指向目標的箭頭指向北方。
③經緯度方位:經度表示南北方向;緯度表示東西方向。
10,七大洲四大洋
①七大洲: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大陸邊界:亞洲和非洲:蘇伊士運河
亞洲和歐洲:烏拉爾,烏拉爾河,裏海,高加索,黑海,土耳其海峽。
北美和南美:巴拿馬運河
11,世界氣溫分布規律:
①低緯度地區溫度高,高緯度地區溫度低(從低緯度到高緯度地區溫度降低,主要是由於各個緯度接收到的太陽輻射不同)。
②同壹緯度帶,夏季陸地溫度高,海洋溫度低;冬天陸地溫度低,海洋溫度高。
(3)在山區,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溫度將下降約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