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認為客家南遷可以分為五個時期,即晉代(主要是東晉)、唐以後的五湖十六國時期、宋元時期和太平天國時期。原因基本相同,就是北方戰亂頻仍,百姓無法安身立命,不得不背井離鄉。但是現在歷史學家認為應該有六個時期,最早的應該是秦朝。六國時期後,將軍率軍入範睢死而繼承,於是龍川成為客家人的發祥地之壹。趙佗曾在《琴兒》中告訴世人,趙婷派三萬婦女到嶺南幫助士兵縫補衣服。這時候秦二派了兩萬女子。到了之後就和北方的兵結婚了。這是最早的客家話。從趙佗紀念館可以得到另壹個歷史真相,那就是秦始皇出兵嶺南是三萬,而不是人們說的30-50萬。
?南北的民族基本都是沿著運河走,然後沿著長江,到達鄱陽湖水系,然後遷移到贛州,再通過贛州水系到達嶺南地區,然後南下。到達廣東、福建、桂東(桂東以前屬於廣東)。所以後人把贛州稱為南方的客家中心,現在很多客家族譜都有贛州地名。浙南客家人主要是從北方民族來到長江以南,再經過長江水系。
?來到嶺南的客家人,早期還是相對獨立的。當時嶺南居民沒有自己的文字,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客家人從北方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技術來幫助當地居民。在長期的雜居過程中,客家人的語言和聲調與土著人接近,逐漸發展成為客家文化和語言。明清客家人繼承了祖先南下的傳統,這次卻南下南洋。現在東南亞包括港澳臺的客家人基本都在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