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學者沈括、趙幼芹對中國古代光學的研究成就最為突出,他們的研究成果見於《莫箐》、《孟茜碧潭》、《草香新著》等。莫箐記錄了世界上最早的針孔成像實驗,並對針孔成像進行了正確的分析和解釋。《墨經》也記載了光的傳播是直線的觀點,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的成像。《莫箐》是世界上最早的幾何光學著作。
幾何光學是光學的壹個重要分支,以光為基礎研究光的傳播和成像規律。在幾何光學中,構成物體的物點被視為幾何點,其發出的光束被視為無數幾何光線的集合,光線的方向代表光能的傳播方向。在這種假設下,根據光的傳播規律,研究透鏡或其他光學元件對物體的成像過程,設計光學儀器的光學系統,是非常方便和實用的。
莫箐包含了豐富的力學、光學、幾何學、工程技術以及現代物理學和數學的基本要素的知識。其中論述了力的平衡和力系以及杠桿、斜面等簡單機械,首次提出了時間(“長”,即周)和空間(“余”)的概念。它描述的光是線性傳播性質,這是現代光學中壹個非常重要的原理,它為量子通信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壹定的基礎。西方著名漢學家李約瑟曾稱贊:“墨家的科學水平超過了古希臘。”可以說,墨子是“中國科學家之祖”和“聖人”。